攀岩隊訓練服的前胸印有大大的logo,是一家軍車起家、後開啟民用越野車的品牌,飛羽印象中鵬哥好像開的就是這個牌子。
由于備戰時間緊,有三組拍攝任務都被壓縮在了今天,甚至在岩館側邊岩壁的背後還搭了一個攝影棚。飛羽和隊員們進入岩館時,看到的是多個工作人員走來走去,調整燈光、确認拍攝流程等。
攀岩隊處理媒體事務的同事和大家一一确認流程:“咱們今天一共有三組不同團隊的拍攝,分别是汽車贊助商的廣告拍攝、央視的視頻采訪、還有一個時尚雜志的平面拍攝。八名運動員、八名主管教練、再加上主教練和領隊,要接受采訪的一共有18人。但是拍廣告和雜志平面隻需要八名運動員參與。”
飛羽環視四周,根據拍攝團隊的站位,能明顯看出是三組人,但他們相互之間似乎也很友好,不時有些閑聊。
“為了節約時間,我們做了分組。先請速度攀岩的四個選手來速度道邊,我們先進行攀爬過程的拍攝,麻煩四位選手的主管教練也跟在一旁輔助,大家聽這位卡其色馬甲的同事安排就好。
“然後是兩項全能的四個選手,先去我右手邊的影棚拍攝廣告。跟着這位背着銀色手機鍊的同事走。
“咱們主教練和領隊來難度道岩壁下方接受視頻采訪。其他的教練之後也會輪流叫到。好大家拍平面的請盡量保持安靜,說話聲音小一點,這樣我們視頻采訪的收聲可以不受影響。謝謝大家配合。”
飛羽四人跟着銀色手機鍊進了臨時影棚。
從影棚外面看不出什麼,進來後才發現,這裡有好些不同的道具,甚至還有四台輕便跑步機。而且竟然搭了兩個不同的背景布,一個是白色,另一個是綠色。
“哇,這就是綠幕吧。”張禮卿小聲驚歎。
“對哦,等下請大家在綠幕前做一些動作,這樣我們後期可以把背景替換掉。”手機鍊解釋道。
攝影師走上前跟每個人握手,還感慨了攀岩選手的手指果然不一樣,都是刻苦訓練的痕迹,然後就引導四人站在綠幕前。
先拍照,讓每個人擺出專注向前的姿勢表情即可。
四人努力擺姿勢,但動作僵硬深情尴尬,很快笑場。
又試了兩次,越認真越笑場。
攝影師思忖片刻,讓大家先放松看着前方就好,然後開始問大家:“各位都是幾歲接觸攀岩的?”
有人說五歲、有兩個七歲,甚至還有一個十歲。
攝影師趁機咔嚓嚓按下快門。
“現在還記得剛學攀岩時候自己什麼樣嗎?”
全都記得,有的剛接觸就展現出天賦,有的最初幾個月隻是開心的傻玩。
咔嚓嚓,又按下一組快門。
“你們是學了多久後開始有想赢比賽拿冠軍的想法?”攝影師繼續問。
有人是剛學沒多久就參加了岩館的娛樂賽,還有人是學了兩年後才第一次比賽。
但都是第一次比賽就想拿冠軍。
咔嚓嚓。
“大家是什麼時候認識到,自己真的有機會拿到奧運獎牌?”
一時間沒有人回答。
每個人都想赢,都想奪冠。但是從哪一刻開始意識到,奧運獎牌對自己不再隻是遙遠的啟明星,而是真實旅途的目的地?
回首過去,似乎沒有一個明确的時間點,讓夢想不再是夢想,悄然變成目标。
此刻,每個人的表情都很好。
攝影師抓拍了一連串。
“我換個問法,大家是從什麼開始把奧運獎牌作為自己真實奮鬥的目标?”
有人說四年前,有人說八年前,還有人說去年。
“十四歲。”飛羽回答。
衆人側目。
大家都知道她中途停止攀岩的故事,以為她是最近重返岩壁後才立下的奧運目标。
十四歲。
遠離岩壁的那幾年間,她該有多失落、多痛苦,此刻另外的三人感同身受。
“拍的非常好,謝謝大家,大家都太棒了。下面我們拍一組動态視頻,很短。大家等我們場務把四台輕便跑步機端上來,開機後速度調到3。然後請大家站上跑步機走,跟着速度走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