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策抿唇,默然沉思,最終對景赢和景圓說道,
“如今你們還是要将心思放在東宮這件事上,朝堂之事,我自有打算。”
景赢垂眸,“好。”
大理寺調來了死者宋三春的戶籍信息,景赢查看的時候才發現一個驚人的巧合,
宋三春亦是封州人,宋三春十二歲時參加宮女的選拔,經過層層篩選終于入選,自此在皇宮中呆了十二年。
在永甯二十二年,也就是宋三春十九歲的時候,她被調入東宮,
至今在東宮已經呆了五年,一步步從灑掃宮女晉升成太子院中的一等宮女。
若是宋三春還未死去的話,再過一年,她就年滿二十五歲,根據大燕宮廷的規矩,宋三春在明年就會被放出宮去。
景赢思及此,不覺有些可惜,但是一想到宋三春的封州出身,又令景赢十分在意。
景赢不自覺地想,宋三春會不會認識那群盤踞在雲京的封州盜賊團夥?
她是不是也如同方輝一樣,見到了某個闊别許多年的故友,然後一時犯了糊塗?
宋三春究竟是和他們狼狽為奸,還是單純地被他們利用欺騙?
是什麼導緻了宋三春的死亡?
景赢明白這起兇殺案缺失的環節就是兇手殺死宋三春的動機和手法,
通過動機可以鎖定兇手的範圍,通過手法可以縮小兇手的範圍。
景赢懷疑兇手就在那夥盜竊團夥之中,雲京衙門的行動雖然籌劃周全、準備已久,
但是總有幾個奸猾的漏網之魚,也總有幾個不怕死也要突破重圍的危險份子。
方輝的故友周齊是這種人,但是在盜賊團夥中,這種人肯定不止周齊一個。
景赢認為,兇手就是盜竊團夥潛逃在外的人之一,甚至極有可能與宋三春相識。
兇手為報複太子對陳介伸冤的無動于衷,在暗地裡籌謀報複,兇手知道宋三春這個故友在東宮當差,
而且宋三春還是太子院中的一等宮女,照料太子的生活起居,
是以兇手找到宋三春,或是威脅,或想利誘,或想欺騙,
總之兇手希望宋三春能夠幫助他們對付太子,但是結果顯然背離兇手的初衷。
或許宋三春膽小怕事,也或許宋三春對太子忠心耿耿,更或許宋三春表面上答應兇手的提議但是背地裡出賣了兇手,
總之,宋三春激怒了兇手,所以兇手決定給宋三春教訓,
殺死宋三春既表現出兇手對宋三春所作所為的惱羞成怒,也側面表現出兇手對太子的警告和震懾。
景赢看着手中案卷,心中沉思,姑且這就是兇手的殺人動機,那殺人工具呢?
像貓抓一樣的東西,本案中出現了許多貓,先是莫名其妙接連死去的野貓,
再是東宮中夜夜啼哭的貓叫,然後是波及周圍人的貓爪印,最後是一位被類似貓爪印般的殺人工具殺死的死者。
為什麼非得是貓呢?
景赢腦海中浮現出景狸嬌憨的模樣,莫名心中不适。
景赢并未就此下定論,事實上,先是陳介一家四口的死,再是無辜入獄的方輝,
最後是莫名被殺的宋三春,景赢總覺得這其中還有什麼不為人知的聯系。
沈嶽這個時候跟着宋樂從外面回來,見到景赢坐在工位上看案卷,好心提醒道,
“滿愚,你還在想宋三春怎麼死的?”
景赢擡頭,目光平靜,他看着沈嶽說道,“對啊,東宮守衛森嚴,兇手到底怎麼做到的呢?”
上次紅衣連環模仿殺人案中,正是因為沈嶽在翻查馬甯被殺一案的案卷裡找到了白天川的名字,是以使得案情取得了重大突破。
但是自此也引起了景赢對沈嶽的懷疑。
當時馬甯一案,跟随唐譽來的那些衙役所做的筆錄他全部都看過,不僅如此,他甚至就在旁邊,指導他們問話,
景赢做事認真,因此在所有衙役做好筆錄以後,景赢再次進行整理,整理完以後,
景赢也曾反複查閱案卷,希望不放過一絲一毫的線索,以求案情找到突破口。
是以,在馬甯被殺案中,他始終堅信他不曾看見過白天川這個名字。
既然不是景赢的記憶出了問題,那就隻能是有人做了手腳。
毫無疑問,景赢懷疑沈嶽,原因很簡單。
首先,唐家若想要無後顧之憂,就得在大理寺中安插釘子,方便為唐家篡改、編造、銷毀證據。
其次,景赢找景策查過沈嶽的背景,沈嶽出身寒門,二甲進士,在朝中無人,
因此多年來都蹉跎在九品官僚階層中,好不容易才找到門路被調來大理寺做評事。
最後,景策說沈嶽走的門路與唐家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也能佐證沈嶽聽命于唐家,并在白天川一案中做了手腳。
是以此時的景赢看着沈嶽,心中想的則是,唐家又派沈嶽來給他提供什麼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