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甯二十八年,三月廿一,浩浩蕩蕩的朝廷大清理運動落下帷幕,
這是傅曜繼任相位以後點燃的第一把火,燒得熱熱烈烈,引得朝中人人自危,一時京中多蕭瑟。
在衆人夾着尾巴做事之時,景赢穿一身黑衣隐入夜色中,打點衙役後進入了大理寺的牢獄中探望伍良才。
山重水複疑無路,伍良才卻并沒有等來他的柳暗花明。
本着破釜沉舟的決心,伍良才再次聯系了景策,伍良才心知傅曜此次改革勢在必行,自己是鐵定出不去了,便想和景策談一談自己家人的安全。
隻是伍良才沒想到來到此間的人是景赢。
景赢率先開口,“當年萬淖敲擊登聞鼓狀告桑相徇私舞弊,洩露科考試題,引得天下讀書人震怒,
而你作為當年桑相一力保舉的那名學子,如實告訴我,當初桑相果真洩題給你了嗎?”
伍良才雙眼細長,臉窄而長,此時聞言,眼中冒着不知名的光,
“你們果然對這件事感興趣,既然是做交易,我要你們先保伍家人的安全。”
景赢點頭應下,“可以。”
伍良才這才說道,“那你也該知道,後來重考,我的名次是沒什麼問題的,這足以證明,我是有真才實學的。
所以萬淖告了也白告——雖然他敲了登聞鼓,但是三司會審之後,
最終裁定的是萬淖污蔑朝廷重臣,惡意傳播謠言,不僅将萬淖革除了功名,還打了他八十大闆
——我聽說,雖然萬淖僥幸活了下來,但是瘸了一條腿,自此也成了一個跛子,好似沒多久就回老家去了吧。
其實老師當初收的弟子各個皆是有才學之輩,老師若真想借科考來舞弊,實在是得不償失
——如果當初是一群纨绔子弟進士及第,然後他們借口說是老師科考舞弊,這樣的污蔑或許更令世人信服。
隻是不知為何,當初萬淖等一衆寒門學子,似乎卯足了勁兒認定老師是幕後推手,
關于老師科舉舞弊的事,最開始隻是在學子之間口口相傳,最後不知不覺蔓延到了市井街坊。
你也知道,流言的影響力巨大,但是僅僅隻是流言,倒還不至于讓老師落于下乘,
真正使這件事鬧得一發不可收拾的,是萬淖敲擊登聞鼓
——登聞鼓是什麼,是草民有冤,擊鼓可令天子親審。
無論出于何種态度,皇上都得表态,老師當時便被卸下了職位,皇上令其在家休養,以暫時平息朝野之中沸沸揚揚的民意。”
伍良才看了一眼景赢,“我想這些,隻要你有心,都能查到,但是三司會審,作為關上門來審查的事情,隻怕你不清楚?
那我便告訴你吧。
我作為當事人,自然也深陷流言蜚語之中,審到後面,更被喚上公堂,與萬淖對峙
——當時萬淖的證據,其實是一份考題試卷,上面所列題目,與當科試題全然一模一樣。
萬淖當時聲稱,他得到此試卷全是機緣巧合。
據他說,因他家庭清貧,便不得已私下寫戲本賣與戲班,也就是在後院打轉的時候,
他聽見一人與戲子大肆調笑,言談之中那人賣弄自己科考必定會金榜題名,因為他買了真題。
萬淖說那時的他聽到那句話,整顆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對方是在開玩笑,
彼時那戲子也是那樣問了一句,然後那人貌似就拿出了試卷,不僅如此,還與戲子念着玩笑。
萬淖自陳,他雖覺得朝廷不至于腐敗至此,卻還是駐足聽了些許,又聽見那人說得振振有詞,
心中摹地蹿起一股火,遙想他寒窗苦學數十載,日日懸梁刺骨,隻為一朝金榜題名,
而那不知名的纨绔子弟卻僅憑金銀錢财便能買得一個考試名位,然後與他們這些人并列稱兄,簡直奇恥大辱。
萬淖留了心眼,趁着那人摟着戲子去裡間親熱的時候,偷偷溜進去看了那卷子,
并且倉促間抄了關鍵詞句,他本意也隻是想多留心,至于是真是假,還得上了考場才能見真招。
萬淖彼時并不知道那人是誰,等到後來三司會審的時候,萬淖便拿出了他謄抄的紙,
萬淖還補充說,為以防萬一,他也照着那張紙上的字迹抄了許多
——那時,萬淖說他出了考場,隻覺得心如死灰
——原來當真有人販賣科舉試題,他所考的内容和那天在戲樓謄抄的試卷一模一樣!
萬淖開始尋找那天出現在戲樓的人,核對了我的字迹後,萬淖最終鎖定了我,
由此,萬淖認定那天在戲樓自诩購買了試題的人是我,而後怒極,又在民憤的慫恿之下,敲響了登聞鼓。
有了萬淖的證據,我和老師都被下了獄,事情的轉機到後面才出現
——經過三司衙門的反複搜查,确定那日我雖然也在戲樓之中,但卻并沒有和那日萬淖所見的戲子在一起,
也就是說,我并不是萬淖所見到的那個人!!!
而且,我的字迹并非獨創,也肯定會有人和我相似,然後三司衙門繼續盤查了許久,才确認是一個纨绔子弟買的試卷
——雖然買試卷的人不是我,但那時,三司衙門已經斷定,考題被人給洩露出去了。
而且,那時的老師已經百般罪名纏身,尤其,之前老師主導地制改革,引起了許多士紳官宦不滿,
借着萬淖舉事,他們紛紛落井下石,就算我們這邊已經很努力的剃掉了老師洩題的罪名,
但是這件事還是被他們捉着不放,甚至傳得更加難聽。
樹欲靜而風不止,我們當時都很擔心老師,但彼時的老師尚且還算氣定神閑,臨危不亂,
他說,清者自清,隻叫我們盯緊禮部,看禮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伍良才說着,眼神變得十分複雜,“就在我們排查禮部科考舞弊,終于找到了真正的洩題人鄒政的時候,
朝中敵對黨羽開始攻诃老師不僅借地制改革大肆斂财,排除異己,更放縱屬下為禍鄉裡,使得民不聊生,還逼得許多百姓紛紛起義
——我記得,當年的确鬧過許多起義,皇上自然震怒,就下令去查,這一查,老師就再沒從大牢中出去
——那時我才意識到,這一切隻是一個局!
隻要利用科舉舞弊的事情先把老師困進了大牢中,他們後面的一切都好進行下去了,
就算老師科考舞弊的污名洗幹淨了,後面還有無數的舞弊等着老師。
大廈傾頹,呵呵,我第一次明白,何為大廈傾頹,飛鳥盡散。”
伍良才的眼中浮現一絲悲哀,“與如今,無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