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譽王原本隻是宋太宗下屬的遺腹子,因為下屬在打仗時為救主子死的異常慘烈,太宗當衆立誓,與其結為異性兄弟。為了補償孤兒寡母,自孩子出生就認做義子,彼時太宗還沒有登基,隻是晉王,所以收一兩個螟蛉義子并沒引起别人的注意。
随着太宗登基為帝,不過三年就加封這個義子為郡王,可見皇帝對其的寵愛,彼時隻有長子被封為郡王。有心人不免多心了,這一來就發現孩子越長大越像太宗,聯想起太宗喜歡人妻的癖好,就猜測沒準這義子就是親兒子,這事逐漸成為滿朝上下不能說的秘密。
好在這孩子雖受寵,卻素來低調,沒做啥惡事,平時抛開為傳宗接代娶進門的女人多以外,還真是沒啥劣迹。
這低調的王爺世子娶的世子妃居然是謝家的人,可見謝家的謀劃也包括譽王府。好在因世子妃柳氏一直沒生下嫡子,便沒有進一步的籌謀。
幾日後,東京坊間突然傳出一個消息,那就是因為太宗燭光斧影之舉,上天降下神罰,此後太宗一脈子孫不昌,不出五代就會斷子絕孫。傳言的源頭就是汴河旁一塊大石頭突然裂開,裡面出現一塊木牌,上面刻着:燭光斧影,五代而絕。此事由開封府承辦,不過一個時辰就移交殿前司,後來被嚴命封口,不得外傳。可當時大石頭突然像豆腐渣一樣碎裂,又是正午時分,見到此事的百姓也不少,所以完全不外傳幾乎是不可能,誰也沒注意到,這些天肇事的大石頭周圍幾個高大樹木上面每每發射刺眼陽光的情況突然消失不見,就像出現時一樣突然。
這日正值蕭謂這個翰林院進宮侍駕,隻見官家趙恒雙眉緊縮正在翻看奏折,看裝奏折的火漆盒子,蕭謂料想應該是機密奏報,這幾天應該奏的都是關于皇室五代而絕的事。想象中的暴怒摔砸并沒有出現,也不知道是不是前幾天已經發洩過了,官家隻是手指攥緊了奏折,青筋暴起之下的紙角已經皺裂。
蕭謂知道現在盡量減少自己的存在感,所以低頭在門口靠牆角處默默罰站。可惜天不遂人願。隻聽官家沉聲道:“嘉廉,這件事你怎麼看?”“呃?這句話怎麼這麼耳熟?”後世那句“元芳,你怎麼看?實在太經典了。”還有,嘉廉是誰?蓦地突然記起一件事,前些時候官家曾問過他是否起過字,作為現代人不習慣用字,所以直到現在一直沒想起這事,當時随口回答不曾有字,當時官家心情正好,就要給蕭謂賜字,蕭謂當然恭請聖恩。剛好當時官家正在批閱幾個廉潔官員嘉獎的奏折,就順口給蕭謂起了個“嘉廉”的字。
反應過來是叫自己,蕭謂忙躬身施禮:“啟禀官家,不知官家問的是……?”“哼!還有哪件事鬧得沸沸揚揚?”蕭謂這時不能繼續裝傻了,隻能躬身答道:“曆來歹人借天道預警蒙蔽世人,今日必有動作,張網以待,抓之即可,此不足為慮!”
“愛卿所言不錯,隻是接下來當如何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