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一挨闆子的事兒,很快傳遍了春風樓。
胡立知道了,剛才看見宋荔敲花媽媽房裡,總感覺甲一挨闆子的事,跟宋荔脫不了幹系。
私下裡,胡立找到宋荔問甲一的事兒。
宋荔從鼻孔裡哼哼:“誰讓他罵我,我可不是好惹的。”
胡立一點不相信她說的話:“甲一這個人睚眦必報,你以後盡量不要跟他起正面沖突。我沒事的,反正我已經習慣了。”
……
今兒發了這個月的月例,宋荔把200個銅闆拿給幹娘,鎖在櫃子裡。
晚上還是宋荔值班,自然少不了幹娘和胡立的荷包蛋。
明早要出去一趟,她早早歇下。
心裡存着事,一夜她翻來覆去,直到深夜迷迷糊糊,才總算合眼。
次日清早,宋荔有點想賴床,想着今日要辦的事兒,還有未來規劃,戀戀不舍地離開了溫暖的被窩。
帶着打賞的500銅錢,加月例200銅錢,共700個銅闆,拿到錢莊裡存儲着。
院裡的大通鋪人多眼雜,鎖在櫃子裡不是很保險,存在錢莊更可靠些。
700個銅闆不算少,重量約莫有四五斤,宋荔用塊舊布包着,四角各對折,系成個包袱駝到錢莊。
因她沒有錢莊的銀戶,得先辦理賬戶手續……
從榮記錢莊出來,宋荔看時間還早,到常去書坊路過的集市逛了一圈,想要找點賺錢的路子。
現在她手裡有了一點閑錢,可以考慮白天上午出來擺攤的生計。
因為那位福爺愛吃她的手藝,于是想要從花媽媽手裡買她,讓宋荔充滿了焦慮和危機感。
隻要賣身契捏在别人手裡一日,她就要提心吊膽多一日。
未來的事情誰都無法預料,還是要早作打算。
一路走來,道路兩旁有挑着蔬菜筐來趕集的農人,賣豬肉攤,賣餃子、豆漿、油條、茶葉蛋的攤販,以及一些雜七雜八的日用百貨,竹制農具家具等等,應有盡有,看得人眼花缭亂。
李記包子鋪前排在隊伍,生意十分火爆。
市集的幾條主道擠滿了人潮,宋荔與一群穿短打常服的中青年壯漢擦肩而過。
正月還未過完,鳳仙郡氣候四季如春,每年冬日陰冷的天氣屈指可數,早春天氣變化無常,早晚溫差大,宋荔套了好幾件外衫,渾身臃腫,像隻圓滾滾的雪球。
這些人穿着單薄,古銅膚色,胳膊上的肌肉勻稱結實,似乎是碼頭的搬運工。
大概是在附近居住,這時候趕去碼頭上工。
搬運憑的一身力氣,油水足的吃食,才能長力氣,所以在吃食方面很舍得花錢。
宋荔的眼神追尋着他們的身影,這些人穿過市集,往城外去了。
碼頭附近有幾家小商販攤,專門售賣油水足的豬下水湯,生意十分紅火……
一開始宋荔也萌發過到碼頭擺攤的念頭,轉念想到豬下水處理複雜繁瑣不說,那處原有幾家豬下水攤販,她一個弱女子想到男人堆裡分一杯羹,怕是沒那麼容易。
碼頭魚龍混雜,管理混亂,真出點什麼事,得不償失。
相較來說城裡的市集比較安全,按照占地面積、區域,每月需繳納20-80個銅闆,經常有衙門的巡邏隊經過,安全比較有保障。
從頭逛到尾,宋荔發現這條市集的人流量比較可觀,擺個小吃攤,應該有點賺頭。
本着貨比三家不吃虧,她跑了幾家木匠,詢問木桶和長柄木勺的售價,最便宜的木桶要56個銅闆。
比一條三斤重的湖魚還貴哩!
考慮到制作木桶需要的木料得花錢,手工打磨,耗費人工時間,用鐵絲捆紮的工藝,宋荔隻希望木桶能結實耐用點。
經過她軟磨硬泡,店家讓步,買一隻木桶,搭着送她一個長柄木勺,并一些竹制調羹。
講好價格,宋荔跟店家說道回去跟家裡大人商量好了,明日就過來添置。
傍晚吃過飯,宋荔把自己想要擺攤的事兒跟幹娘和花媽媽說了。
本以為花媽媽會反對,出乎意料,花媽媽倒沒說什麼,隻讓宋荔自個兒平衡時間,不能因為兼職,影響春風樓裡的差事。
在宋荔多番保證下,當晚,她便去榮記錢莊取出300銅錢,買來木桶、長柄木質飯勺,木質調羹和粗瓷碗,素油和一應調味品,共計122文。
許是擺攤計劃很順利,離贖身近了一步,這晚她心底踏實,難得睡了個好覺。
清早,天色微微亮。
宋荔拎起木盆裡一條三斤多的财魚,這是她從春風樓裡按市價買來的鮮魚,另有一捆木柴,還有小竈,竈上些許日常又廉價的調味品。
就着天邊的魚肚白,宋荔開始殺魚去骨。
清洗幹淨的魚骨魚頭用素油煎成兩面金黃,油煎的步驟,可以起到去除魚腥氣的妙用。
往煎好的魚骨魚頭裡,添加适量熱水,兩個生姜片,一個蔥結,少許黃酒,大火煮開,魚湯呈現出濃稠的奶白色。
趁着煮魚湯的時候,宋荔把魚肉片好,加黃酒、食鹽、姜絲、水澱粉和一個蛋清腌制,抓拌出漿,用素油一裹。
漿好的魚片,吃起來會嫩些。
鍋子裡,魚湯咕嘟咕嘟翻騰着,宋荔加入提前浸泡的粳米,繼續蓋上鍋蓋悶着。
提前浸泡的米粒,可以讓熬出來米粥一顆顆開了花,既能縮短烹煮時間,口感賣相也會更好。
等待米花煮開的時間裡,她無聊支着下巴,仰望頭頂的啟明星。
想到一會兒上集市擺攤,宋荔非但不覺得困頓,反而沖勁滿滿。
怕熬壞了粥,宋荔三不五時揭開鍋蓋查看,這次開蓋看了看,米粒已經開花了。
她添了食鹽,把漿好的财魚片撒入米粥中,用勺子輕輕攪動,見魚片變了顔色,撒上蔥花,立即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