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易曲三言兩語将榮陽氣勢洶洶的質問給打了回去,面上還一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模樣,看得榮陽直接翻了白眼。
“本殿下懶得跟傻子說話,讓開!”
被人當面罵傻子,李易曲也不生氣,而是非常聽話得讓出了位置,目送榮陽帶着人走了。
等榮陽公主離開,李易曲身邊的侍女上前,低聲道:“殿下,三公主實在是太嚣張了,明明是咱們先到的,憑什麼給她讓路,叫人瞧見,還以為殿下怕了她!”
“先進去又能如何?還不是要一步步走到貴妃宮裡去,再不服氣,也跟我一樣。”
不過都是不受父皇重視的孩子而已。
“她還不如我呢,聽說貴妃前段時間,沖她發了好大的火,她在貴妃宮外跪了半天,母妃從來不會為了别人這樣對我。”
李易曲說到這兒,因為榮陽而低沉的心情,瞬間又歡快起來,她身邊的侍女也跟着說了兩句好話,誇六公主與良嫔母女情深,良嫔是慈母,不會給已經長大成人的女兒難堪。
然後她們就被守在門口的梧桐殿的人看見了,接着,錦文轉達了良嫔讓六公主先去給皇後請安的命令,李易曲當即臉色一變,好在很快又恢複了人畜無害的模樣,頂着一身金銀珠寶,就往鳳栖宮去了。
隻是這一次,她身側的侍女一句話都不敢說了。
大概到了中午,李暮歌才見到李易曲。
對于李易曲這個親姐姐,李暮歌曾經是有幾分期待的,就好像她對良嫔的期待一樣。
死亡後不停重生,她時刻處于懼怕之中,那時她不是沒想過對外求助,她不光想了,還做了。
第一個求助對象,就是六公主。
她那時認為,六公主是良嫔的大女兒,書裡六公主曾展露出對皇位的野心,得知自己妹妹被人暗害,六公主肯定會為妹妹籌劃,不管是為奪權鋪路,尋找敵人的把柄,加以利用,還是真的心疼妹妹,六公主肯定會有所行動。
後來事實告訴李暮歌,良嫔和六公主不愧是感情很好的親母女。
她們都對原身很上心,但僅限于血緣親情的一點兒好感,在面對自身利益時,她們的選擇如出一轍。
李暮歌從良嫔與六公主身上,學到了很多,比如,弱小時要學會退讓,千萬不要想着跟強者硬碰硬。
但是奪權之路,是與無數人争,容不得有半分退縮之心,書裡良嫔六公主組合的失敗是有原因的,習慣了躲藏在弱者的保護衣之下,漸漸地,就真成為弱者了。
李暮歌起身,與李易曲親熱得喊了幾句姐姐妹妹,李易曲全程沒有提過一句心中的不滿,良嫔也沒問她到底有沒有去鳳栖宮。
吃過午飯,李暮歌就回春和宮了,将梧桐殿讓出來給許久不見的母女倆叙舊。
她們說了什麼,李暮歌并不在意,她在意的是她到底要怎麼處理,晚上在宴上給她下毒的人。
她其實知道是誰,在她睜眼後,她就知道是誰了。
萬壽宴上,她是喝了湯才被毒死。
萬壽宴上的餐具是銀質,古代見血封喉的毒多以砒霜一類為主,這一類毒躲不過銀的檢測。
所以毒肯定在湯裡,且湯是在盛出來後才被下的毒。
誰能下毒?盛湯的宮人是第一嫌疑人。
李暮歌記得清楚,為她盛湯的宮人是錦繡。
在宴席之上,公主身邊布菜的宮人,多是自己貼身侍候的宮女,隻有貼身的宮女才知道公主的口味,能更好服侍公主。
本來李暮歌想帶着白芍或白術,可這倆人在她死去的無數次裡,沒有一次能幫得了她,李暮歌出于謹慎,最後選擇了錦繡。
因為錦繡以前在梧桐殿做事,她有幾分手腳功夫,年紀大閱曆深,比白芍白術一類的小宮女遇事要淡定得多。
在得知錦繡有問題的前提下,她找到了在香薰裡下毒的人,看上次錦繡的反應,絕對也是她沒錯。
李暮歌想不明白,為什麼錦繡會殺她。
虎毒不食子,目前宮裡對她生命威脅最小的人就是良嫔。
錦繡殺她絕不是奉了良嫔的命令。
良嫔身邊的翠玉、翠珠、錦文、錦繡全都是陪嫁,是良嫔還在娘家時就養在身邊,家世最清白不過的奴婢,錦繡怎麼可能是别人的人!
所以,誰能越過良嫔,直接命令良嫔的人呢?
答案其實隻有一個。
六公主——李易曲。
想明白這一點後,李暮歌就更疑惑了,李易曲到底為什麼要殺原身!原身可是她親妹妹啊!
目前已知,榮陽因不知名原因想要原身的命,原本的十公主和十一皇子,也不想要原身活着,現在還要加一個六公主,原身就是個普普通通的背景闆,這群人到底為什麼都要害她!
“白術,晚上讓錦繡跟着我去赴宴,記得告訴她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