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圖看上去也沒什麼問題啊。”
大公主拿着圖上下左右仔仔細細地看了不止一遍,發覺上頭畫着的圖就是普通的武器。
李暮歌沉默,如果原身還在,或許能夠為大公主解答,到底是怎麼回事。
但原身已經死了,她甚至沒有留下一點兒記憶給李暮歌,李暮歌什麼都不知道。
她隻能從原身保存了這張圖的行為看出,這張圖一定有問題。
“皇姐想拓印一份帶走,可以嗎?”
李暮歌點點頭,“大皇姐将它直接帶走也沒事,現在看來,此物于我而言,乃是禍事一樁,很可能會丢了小命的大禍啊。”
“放心吧十四,如果榮陽真的僅僅因為一張圖,就想要你的命,我絕不輕饒她!”
大公主和太子争鬥多年,卻從未想過要太子和榮陽的命,好歹她們都姓李,身上留着李家血脈,政治鬥争歸政治鬥争,遠沒有到要人命的地步。
□□陽和太子顯然不這麼想。
“多謝大皇姐,如果不是大皇姐相助,十四這條命很可能早就沒了。”
李暮歌能看出來,因為大公主站在她身後,所以榮陽有點兒畏手畏腳,不敢像之前那樣嚣張,直接對她動手了。
這一次,是她扯了大公主的大旗,算是狐假虎威了,大公主做了她的靠山。
“唉,你才十五,還是個孩子呢。”大公主很是感慨,她十五的時候,其實還帶着對未來的憧憬與對父皇弟弟妹妹們的期待,至少那個時候,她還沒有直面這世道的殘酷。
而李暮歌卻被迫死裡逃生多次。
李暮歌笑而不語,政治鬥争一旦開始,誰管你是孩子還是大人,你赢不了,就會輸!
輸了,就代表着你将自己的命交到了别人手上,是死是活,都是旁人說了算。
“父皇此次有意補償你,會提前送你封号,禮部可曾為你拟定過封号?可有喜歡的?”
禮部還沒有給李暮歌拟定封号,因為李暮歌不曾訂婚,成親的日子更是遙遙無期,禮部之前就想着不着急,沒想到現在皇帝突然要給李暮歌封号。
真是打了個措手不及。
好在這樣一來,李暮歌的選擇多了起來,她可以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封号。
公主的封号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地名,古時公主封号所在之地,會成為公主的食邑,類似封地一般,隻是沒有實權。
到了大莊,食邑和封地都已成為曆史舊聞,皇權高度集中,不會下封。
從這一點看,大莊不應該被稱為封建社會,都沒有分封制度,算什麼封建,要李暮歌看,其實大莊更像是封建社會和資本社會雙重制度的疊合,君權掌控農業資本。
因為地名封号已經沒了代表性的食邑,所以大莊出現了第二類公主封号,那就是以寓意美好的字來作為公主封号。
比如大公主的端華二字,一字取自《荀子·成相》中的“水至平,端不傾”,一字取自《道德經》中的“處其實,不居其華”。
都是對大公主未來品行的殷切期盼。
大莊的公主大多是以第二類封号居多,榮陽也是第二類封号,《爾雅·釋草》言“木謂之華,草謂之榮”,坊間一直傳聞,三公主的封号是有意與大公主一較高下。
具體如何,李暮歌不清楚。
“禮部尚未拟封,我想取長安二字。”
李暮歌希望自己能長長久久、安安穩穩的活着,這是她對自己最真切的期盼。
長甯這個稱号肯定不能用,大莊國都就叫長甯,李暮歌敢取,也沒人敢叫,拿國都當封号,太子都不敢這麼幹。
“長安,這個封号好,回頭寫個折子遞上去,你親自寫,叫父皇定下便是。”
大公主念叨了兩句這個封号,覺得再好不過,好聽還順口。
“對了,忘記同你母妃說一聲了。”大公主突然想起來,隔壁就住着良嫔,她們倆竟自顧自聊起來,完全忘了知會良嫔。
李暮歌都能想到良嫔現在得知了紫薇殿内的事情會有多生氣,還是别湊過去,讓良嫔更生氣了。
“沒事,我回頭與母妃說一聲便好,今日多謝大皇姐了,大皇姐不如在春和宮用晚膳?”
原來不知不覺間,外面的天已經黑了。
大公主搖搖頭,“昨日在宮中一夜,今日該回大公主府了,省得府中人擔心。”
聽到大公主提府中人,李暮歌這才想起來那位存在感極低的大驸馬。
原本大驸馬是跟大公主一起在紫薇殿裡受訓,後來皇帝讓朝臣們都走時,大驸馬竟跟着一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