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冀州不好,州牧謹小慎微對想要建功立業的屬官幕僚而言是缺點,對治下百姓來說卻是天大的好事,縱觀大漢十三州再沒有别處比冀州更适合避禍。
沒關系,他過完年就回颍川找志才。
文若說他們啟程來密縣的時候正好趕上志才生病才沒有一起過來,都說他身子骨不好,那家夥比他還虛,沒個好友照應可怎麼好哦。
他離開冀州時就把接下來的行程安排的明明白白,颍川家中有老仆打理,他身邊也帶着護衛,最最重要的是他察覺到危險知道開溜,所以不用像操心某個小傻蛋一樣操心他。
荀晔不知道硬擠進來的“郭叔父”在想什麼,面對幾位長輩端端正正坐好,感覺比同時對着四個皇帝還緊張。
他已經做好和美人爹分開的準備,戰場上刀劍不長眼,他皮糙肉厚怎麼折騰都沒事兒,阿爹和族人一起留在安穩的地方做學問就夠了。
荀彧蘸了蘸杯中溫水,用手指在桌上畫出幾道曲線,是簡略的州境分界線,“董卓暴虐無道,典軍校尉曹操曹孟德于陳留首倡義兵,但隻有濟北相鮑信與其弟鮑韬率兵響應。”
荀晔眨眨眼睛,舉手表示有疑問,“不是說天下英雄群起響應嗎?怎麼會隻有倆人?”
荀悅搖搖頭,“今幼主羸弱,董卓兵強馬壯大權在握,不是所有人都有曹将軍那般膽氣敢直接和他叫闆。”
“招兵買馬和觀望局勢不沖突,各州郡那麼多‘豪傑’,真心匡扶社稷者寥寥無幾。”郭嘉聳聳肩,不緊不慢說道,“讨董不是喊幾句口号的事情,裡頭彎彎繞繞多着呢。”
冀州物阜民豐兵多糧足,渤海太守袁紹袁本初當庭怒斥董卓逃至渤海,冀州牧韓馥韓文節同樣不滿董卓擅行廢立,二者皆是當朝名士,以他們的聲望要起兵讨董比散盡家财才募來四五千人的曹孟德容易得多。
但是韓文節不想興兵生事,又憂心袁本初聲名大噪且名門之後比他更得人心,竟然直接将人看管起來不讓他和冀州的高官賢士來往,免得袁本初繞過他這個州牧帶着冀州兵民前去讨董。
說韓文節自私自利小肚雞腸?可他又安排親信回颍川迎家鄉士人百姓到冀州避難,中原避不開戰禍,那就盡量讓治下太平,至少能讓父老鄉親有個能避難的地方可以去。
可以說他膽小怕事,但是不能說他不堪為名士。
那袁本初也不是真的小可憐,汝南袁氏在朝中引風吹火,他和袁術一人奔渤海一人至南陽,全是人稠物穰的好地方,如果沒有猜錯,袁氏這是後知後覺意識到推董卓上位是步爛棋,想靠袁紹袁術到地方招兵買馬好在兵力上和董卓抗衡。
如果不是袁紹動作太大,韓馥也不至于緊張到直接派人看管他的地步。
都是名士,他得要臉。
荀晔遲疑了一下,又問道,“這樣的話,冀州還安全嗎?”
按照官職來看,冀州牧比渤海太守大;按照家世背景來看,袁紹比韓馥強;按照他記憶中的曆史發展,再過不久冀州就會易主,讓韓馥将冀州拱手相讓的大功臣中還有一位是他素未蒙面的叔。
文若叔應韓馥的邀請帶着族人去冀州,要是到地方發現冀州已經變成袁紹的了該怎麼辦?
等等,他知道有兩位叔父在冀州為官,叔叔們跟的是韓馥還是袁紹?還是說雞蛋放在兩個籃子裡,不管哪邊出事他們都有後路?
小傻蛋驚歎一聲,連忙表示不用管他剛才的問題,看透不說透,叔父們接着剛才的繼續講。
荀彧笑笑,沒有說冀州那邊到底是怎麼打點,擦幹手指又拿出幾片竹簡,“目前響應曹操的義軍不多,但是據說來自三公的檄文已經快馬加鞭送至各州郡長官手中,這是其中一份。”
董卓兇名赫赫,曹操的名望也不算高,萬一義軍讨董失敗,董卓可以一杆子将他們所有人全部打成反賊。出頭鳥不好當,沒有多少人願意這時候頂風冒頭。
但是有朝廷檄文在手就不一樣了,滿朝文武在董賊的陰影下如履薄冰,三公親筆寫下“見逼迫,無以自救,企望義兵,解國患難”,字裡行間血淚斑斑,這時再不響應讨董号召難道要和董賊為伍?
旁邊,沒比荀晔大幾歲的小叔荀棐補充道,“不過那檄文并非出自三公之手,而是東郡太守橋瑁假稱三公所發。”
他爹如今是三公之一,檄文是真是假沒人比他們更清楚。
“檄文是真是假不重要,重要的是能通過郵驿送到各地長官手中。”荀彧擡眸,“天子處境艱難,各路義軍需要的隻是一份能讓他們名正言順的依據。”
隻要檄文能通過正規途徑送到他們手上,那就是真的。
“然後一群人以匡扶社稷為由聚在一起,開始新一輪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郭嘉不以為然,發現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後愣了一下,“别說你們真心覺得那些家夥都滿腔熱血為報國?”
荀彧無奈,“奉孝,阿牞還在。”
郭嘉據理力争,“正是因為要給阿牞聽,所以才不能讓他對那些人抱太多希望。”
局勢瞬息萬變,估錯人心真的會有性命之憂。
眼看兩個人要展開辯論,荀晔小心翼翼的往親爹那邊挪挪,趁沒人注意用氣音小聲說道,“阿父知道的,出門在外隻有我忽悠别人的份兒,沒有人能忽悠我。”
荀悅彎彎眼睛,“阿父知道,我們阿牞最機靈。”
隻是擔心要是能控制得住就不叫擔心了。
父母在不遠遊,願意跟随鄉勇從軍的壯丁中至少五成是孤家寡人,剩下的那些要麼是家裡窮得揭不開鍋不得不響應招募換取錢糧,要麼是在家鄉得罪人過不下去不得不離開,很少會有人在衣食無憂的情況下放棄安穩日子選擇朝不保夕。
他希望傻小子能安安穩穩過一輩子,可安穩不是想要就能有的。他已經怯懦的隐居鄉野當閉上眼睛就沒有生靈塗炭,不能強求兒子和他一樣自欺欺人。
有人權欲熏心貪名逐利,有人散盡家财匡扶社稷。世上不隻有罔顧忠義的亂臣賊子,更有忠臣義士仗節死義舍身成仁。
他們家阿牞赤子之心,将來定能成為頂天立地的好男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