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上了年紀都喜歡子孫繞膝,但是京城動蕩不安,荀爽怕出意外,進京時便沒有帶上家眷。
公達乃是應何進何大将軍征召進京,到洛陽的時間比他更早。他們平時并未住在一處,偌大的司空府隻有他一個老人家和朝廷派來的衛兵仆從。
小阿牞幼時魂魄不全,之後又和他那性情格外文靜的父親一同離家隐居,他從家書上得知消息時甚至想過讓仲豫帶上不太好照顧的小娃娃去投奔他。
同樣是隐居,跟着深居簡出的父親和跟着能說會道的叔祖差别大了。
路遙車馬慢,這麼多年家書往來也沒有太頻繁。
他一直覺得腼腆的仲豫會養出一個更加腼腆的“小仲豫”,現在看來是物極則反,小阿牞痊愈後比家中所有小輩都活潑。
荀晔很擅長和長輩打交道,叔祖不是他想象中那種嚴肅闆正的老爺子,這種和藹可親的長輩最适合順着杆子往上爬,倒是旁邊那位看上去沉穩可靠老成持重的性格讓他不太好發揮。
叔祖無暇離京,和家裡的聯系全靠家書,信上有許多說不清楚,正好他這個剛從家過來的小輩可以親口轉述,如此也能讓叔祖放心。
族人很好,鄉人也很好,經過文若叔和他的共同努力,他們最終還是成功帶領所有鄉親都離開了中原這個是非之地。
故土難離,但也不能上趕着送死。
荀爽笑眯眯聽着侄孫說族人的情況,等他說完才想起來還有個侄孫忘了介紹,“這是你從兄荀攸,公達如今官拜黃門侍郎,今後在京城遇到難處也可以去尋他。”
“見過兄長。”荀晔麻溜兒的起身見禮,打招呼也不忘保持他誇誇精的人設,“阿父言兄長卓識遠見君子端方,今日一見果真和阿父所說一般無二。”
他剛進來的時候以為這位一直不曾開口說話的帥大叔是府上的屬官,但是再一想大過年的官員都放假在家,京城還有個經常被美人爹和叔父們挂在嘴邊的堂兄荀攸,所以不用叔祖介紹他也能猜到這人的身份。
不是帥大叔,也不是大侄子,是他名正言順的哥。
荀攸攏袖還禮,“多年不見,明光變化甚多。”
荀晔眨眨眼,不好意思的回道,“我不記得了,兄長見諒。”
那什麼,雖然他現在不傻了,但是還是要對前小傻子多點包容。
爐火融融,祖孫三人的相處很是融洽。
荀爽荀攸這半年多來眼睜睜看着京師風雨飄搖,偶爾對坐飲茶也是氣氛沉重,難得能如此閑适的話家常。
荀晔知道叔祖和堂兄比他聰明,彙報完家裡的情況繼續彙報他自己的情況。
蹚渾水要有蹚渾水的自覺,多帶幾個腦子沒壞處。
他随張遼進京,張遼莫名其妙升任騎都尉也沒忘記他這個大功臣,升職當天就把副職軍司馬安在了他頭上。
小年輕張文遠還沒經曆過太殘酷的毒打,第一次坐順風車被帶飛激動的不要不要的,就差拉着他結拜為異姓兄弟了。
雖然他們手底下一共隻有一千多新兵蛋子,和身經百戰的并州兵沒法比,但是以前的兵是别人的兵,現在這一千多人是他親自招募來的,何大将軍已經沒了,這些新兵隻要練出來将來就都是他們的親信。
之前是沒資格提拔兄弟,現在有資格提拔了必須安排上。
張·知恩圖報·文遠如是道。
荀晔:……
穿越不會讓人變聰明也不會讓人變傻,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他覺得以他的智商出門不至于被人糊弄,但是偶爾也會擔心孤身在外遇到事情會茫無頭緒。
尤其家裡長輩都那麼優秀,對比下來更顯得他這個不那麼優秀的小輩傻裡傻氣。
但是和張文遠相處了幾天,荀·呆頭呆腦·明光發現,他那被家裡衆多聰明人打擊過的自信心竟然回來了不少。
感謝遼哥,比心。
荀爽面容慈祥的聽着,想到京城如今的情況不由一歎,“董相國當政,并州出身的将領處境可不太好。”
京城不是什麼好地方,他其實不太明白這小子為什麼要進京,還是和并州出身的将領一同進京。
董卓兇殘,連他親自任命的各州牧守都不買他的賬,如今到處都打着讨董的旗号招兵買馬,建功立業并非隻有進京一條路。
荀攸看似淡然穩重,說出口的話卻和“穩重”二字絲毫不搭,“董賊狼子野心,人人得而誅之。”
荀晔愣了一下,沒想到荀攸會忽然冒出來這麼一句。
那什麼,罵董卓得私底下悄悄的罵,他們現在這場合不太合适吧?
荀爽無奈,“公達。”
幸好府上人少,不然他還得擔心隔牆有耳。
荀攸面色如常,不覺得現在這場合有什麼不能說,“天下忠義之士齊聚陳留結盟讨董,叔祖以為盟軍能解國患否?”
荀爽再次歎氣,“人心不齊,難。”
雖說他沒有資格去評價那些站出來反對董卓的英豪,但是不得不說,各路義軍名為讨伐董卓,實際不是為了名就是為了利,真正為了漢室的寥寥無幾。
“叔祖說的是。”荀晔豎起耳朵,挺直腰杆學着荀攸正跽而坐,兩眼亮晶晶的示意叔祖堂兄接着說。
美人爹和叔父們離開之前仔細和他分析過京城形勢,剛才他也和叔祖堂兄複述過了,兩邊沒有信息差。
家裡忙着避禍搬遷沒空管各路兵馬的恩怨情仇,文若叔倒是有心匡扶漢室,但是局勢尚未明朗,在安頓好族人家眷之前也分不出精力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