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木滴翠,長風不息。
裴钰整個人柔弱無骨般躺在窗邊的卧榻上,撚起一顆半剝了皮的冰鎮荔枝,貝齒一咬,靈巧的舌頭一卷,一枚果核便骨碌碌地落在金碟上。
忽有一人掀簾而入,裴钰定睛一看,原來是他最寵信的幕僚賀非。賀非疾步而來,衣袂帶風,眉宇間是掩飾不住的焦灼,開口便道:“殿下,太子殿下七日前在您的冠禮上中毒了。”
“什麼?”裴钰猛地從榻上坐起來,“怎麼回事?他如何了?”
“已無大礙。”賀非面色凝重,“太子殿下極力隐瞞此事,但他一離京,消息便傳到了聖上那裡。聖上震怒,已傳喚了太子府管事張禾公公前去問話,恐怕很快就會召見您和大皇子殿下。”
他頓了頓,觀察着裴钰的神色,不知不覺間将聲音壓得又低又沉:“大皇子殿下嫌疑最大,隻怕兇多吉少。”
裴钰眼底逐漸浮起一層悲涼的冷色,抿着唇默然不語。
賀非從懷中拿出一個信封:“這是張禾被傳召後,太子府差人送來的。”
裴钰驟一眼看見信封上的四個大字:宛柔親啟。
“這是先皇後的筆迹。”他低頭飛快将信取出,讀罷輕舒一口氣,向一旁的賀非解釋道,“宛柔,是順貴妃的表字。當年先皇後臨盆在即,驚聞淑嫔已逝,便暗中傳信給順貴妃,托她照拂彼時尚且年幼的大皇兄……誰料沒過幾日,德慧皇後就因難産而亡,成為父皇心口永遠的一道傷。這封信,想來是太子殿下拿來救大皇兄命的。”
他眼眶慢慢紅徹:“他生來就是太子,從幼時就頻遭起刺殺,這次又因吃了大皇兄親手遞的糕點而中毒,難道竟也不會多疑,隻想着保全手足嗎?要知道,太子殿下與大皇兄根本談不上親近……”
裴钰既像是對着賀非傾訴,又像隻是喃喃自語:“但他對我卻關懷備至。這麼多年了,我還是不敢相信,他對我好,真的僅僅是因為愛及兄弟,念及社稷,這種感覺,就如午夜時分被寂靜驚醒,金帳琉璃,花月柳梢,皆若虛妄。我本以為他用的是懷柔之策,但若真如此,他又何至于做到此等地步呢?”
他望向賀非,賀非英俊的眉眼堅定如常。“防人之心不可無,殿下既生于龍淵,便須時刻提防漩渦暗流。不管太子殿下是何用心,如今殿下聖眷正隆,您隻需繼續讨聖上歡心,使陛下能以慈父仁君自居,繼續提升自己的才幹,以彰顯治世之賢能。須知聖上寵愛您,是因為您能幹孝順,為而不争,所以,殿下切忌急躁冒進,隻需靜靜蟄伏,伺機而動……”
賀非頓了頓,深深地看進裴钰的眼眸:“風雲變幻,他日未可知。”
.
養心殿内,是山雨欲來的壓抑。
大太監趙德泉低眉斂目,大氣都不敢喘。
大皇子和六皇子跪在地上,而陛下剛剛摔碎了一個茶盞,就砸在大皇子腳邊。
太子跪受陛下鞭笞的場景仿佛還在昨日,記得陛下鞭罷,雙目猩紅,手猶自微微顫抖。如今太子已前往災區赈災,陛下才知有人向儲君投毒,太子是因着用了兇險的法子解毒,那日才會姗姗來遲,且為了保住兄長性命,情願欺上瞞下,暗吞苦楚……
趙德泉不用想也知道陛下的怒火必然燒到了極緻。
“欺君之罪,是要殺頭的!你們一個兩個的,都不知道‘死’字怎麼寫!别以為你們是朕的兒子,朕就不會殺你們!”
“裴钰,說,你知不知道這件事?”
裴钰伏地:“父皇,兒臣是上午才剛剛知曉的。”
“裴敏,你呢?荷花糕出自你府内膳房,而且是你親手遞給太子的,你有什麼要解釋的?”
“兒臣真的不知情,還請父皇明察!”裴敏以頭搶地,急惶惶道,“那碟荷花糕兒臣府内的人必是拿銀針試驗過無毒才敢呈上的,兒臣當日也吃了,安然無恙,不知為何太子殿下吃的那塊就有毒!或許…或許荷花糕根本無毒,有毒的是其它膳食,要知道有好些奇毒,僅憑銀針是驗不出來的!兒臣就算再蠢笨再膽大妄為,也不敢如此明目張膽地毒殺太子啊!”
裴羽看重太子裴越,寵愛六子裴钰,卻甚少關注自己的這個長子,如今看他身量雖高,卻清羸細瘦得猶如一隻野鶴,被質問幾句就一副渾身輕顫、泫然欲泣的模樣,不禁皺起眉頭。
他的語氣更加不耐:“宮宴一向由禦膳房的人操持,你為何擅自攜帶食物,還将之贈予太子,在宮中這麼多年,你的規矩都學到狗肚子裡去了嗎?”
“兒臣錯了,是兒臣忘了規矩……”裴敏眸中的眼淚将落未落,“兒臣曾與太子閑談,提起德慧皇後生前最喜歡吃兒臣母妃做的荷花糕,雖然母妃故去,但幸而兒臣府内的嬷嬷盡得母妃真傳,故兒臣如今也時常能品嘗到那荷花糕的滋味。太子便說,他也想嘗一嘗。兒臣平日不敢擅擾太子,因此…”
“愚蠢至極!”裴羽怒斥,複冷笑一聲,神色狠厲得瘆人,“大理寺已将所有可能接觸過這道糕點的人都押進天牢審了一遍,卻查不到一點有用的線索。你大皇子府的這些下人,是真的無辜嗎?你是要朕将那日出席的除了皇親貴胄、朝廷大臣之外的所有可疑之人都處死,血洗整個皇宮嗎?”
“若是如此,那你——”
裴钰心頭狂跳。
“父皇!太子殿下令兒臣将此信交予父皇。”他将信舉過頭頂,不敢直視聖顔。
殿中死寂。
數息之後,裴羽接過那封信,緩緩拆開——
月日,卿雲白:宛柔,吾孕足欲臨盆,帝甚憂慮。知微逝已月餘,吾方知之矣,忍淚不敢哭,恐累及宮娥。宛柔宛柔,知我心哉!懇求暫替吾供燈祈福,照拂謹誠。知微苦,惟願謹誠安樂矣!書未盡情,餘候面叙。
謹誠,是裴敏的表字。
知微,裴敏的生母淑嫔,柳芙,柳知微,已是許多年不曾聽過的名字了。
卿雲,孟卿雲,孟舒冉,他的皇後,他的冉冉……
這封手書,具體年月未寫,隻是一篇草稿。
如此怕他發現,未正式謄抄,便差人匆匆送了出去。
雖是草稿,但字迹仍秀整娟麗,一如其人。
餘候面叙……
餘候面叙,餘候面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