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說。”有人迫不及待地催促。
“第一個案件,是綢緞商陳萬金之死。陳萬金是夜晚禁令時間死在金縷閣二樓的,兇器是一把梅花刺,趁陳萬金不備,從後背一刀刺入,即刻斃命。這個案件有幾個疑點,陳萬金為何賄賂金縷閣掌事執意要在夜晚禁令時間進入金縷閣?若是自殺,那把兇器為何從背部而入?”
“确是如此,安捕快此言豈不是前後矛盾,自相違和嗎?”有人議論紛紛,互相對視,眸光中皆是不解。
“這就涉及到此案的第二個死者,漕運使周顯。陳萬金死前曾見過周顯,且他們二人一起約定的在金縷閣二樓陳萬金慣去的房間碰面,這就是為何陳萬金死的那天晚上執意要在禁令時間進入金縷閣。其次,他們約定自殺,周顯幫助陳萬金先行自殺,所以兇器從背部而入,掩蓋自殺事實,造成他殺的假象。”
“等一等,安捕快,老夫這就更加不解了,既然他們是自殺,為何還要僞造他殺的現場呢?”丞相再次詢問。
“是,為何兩個自殺的人要僞造他殺的現場呢?陳萬金是,周顯也是。周顯在陳萬金死去之後離開金縷閣,不僅自殺相随,還将自己的屍體盛放在冰棺之中,延誤死亡時間,更在上遊河岸處造成打鬥痕迹,栽贓陷害他人,他們所行到底為何?”安喻替衆人問出他們心中的疑惑。
“周顯死時,也是一把梅花刺正中胸口,一刀斃命。此事我等也是親眼所見。”有東廠的官員回顧案件,“且屍體死時盛放在冰棺之中,刻意延誤死亡時間,莫非這一切皆是周顯自身所為?有什麼證據嗎?”
安喻迎着這位官員質疑的目光接着道:“證據有三,第一,除周顯外,再無第三個人進入金縷閣,所以要麼是周顯殺了陳萬金,要麼是陳萬金自殺。西廠查過二人履曆,他們二人私下私交甚笃,并無仇怨,周顯不可能殺掉陳萬金。”
“其次,我調查過制冰檔案,除皇宮内務府、萬俟将軍府、太子府邸有短時間内制冰之力,其餘地方皆無制冰實力,而這三個地方近期内并無制冰痕迹,除死者自行長期準備,再無其他可能。”
“那難道不是這三個府邸自己事先準備嗎?”有人忍不住插話,提出其他可能。引得衆人目光膽戰心驚,命太長了,膽敢自己懷疑這三尊大佛?
“不會,因為這三個地方的冰庫已經長期未使用,一點使用痕迹也無。”安喻回答問題之後,接着陳述,“最重要的是第三點,上遊打鬥痕迹微臣自己去觀察過,當時就覺得很奇怪,一來那個痕迹範圍很小,若是二人打鬥,你死我活,生死相鬥,範圍怎麼可能那麼窄?二來,現場并無任何血迹傷痕,若是他人刺殺,怎會一點傷亡也無?”
“綜上所言,一切很有可能是周顯自己自導自演,引導我們誤入歧途。”
“還是不對,安捕快,周顯為何要大費周章制造冰棺,若是自殺,哪裡用得着這麼麻煩?”衆人頭腦一片昏然,實在是對整個案件大惑不解。
“周顯提前制造冰棺,有兩個目的,一個是為了在陳萬金之死中洗脫自己的嫌疑,配合陳萬金讓其也造成他殺的假象,再自然而然地将我們的目光吸引到他身上。”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想告訴我們真正的兇手是誰。”皇帝放在龍椅把手上的手掌不由自主地緊緊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