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冒牌王爺 > 第17章 第 17 章

第17章 第 17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這還用選?

伴君如伴虎,能少伴點自然更好。

但樣子還是要做做的。

苻晔溫聲回說:“臣弟沒讀過多少書,對政事也不了解,就連宮廷禮儀都是一知半解,留在宮裡,隻怕不能為皇兄分憂呢。”

而且參政多危險啊。

他才不要做太後對準皇帝的那把槍。

苻煌聽他自稱“臣弟”,神色就凝重許多,捏了手裡的奏折,隻淡淡地說:“如果你想着出宮開了府,就能肆意快活潇灑,養一堆健奴美男,就錯了主意,

如若出宮開府,今年春太後就會為你指婚。”

苻晔:“……”

他知道古代王爺喜歡男人也不耽誤他們娶妻生子,但他是個現代靈魂,他幹不出這種事!

他思來想去,覺得隻說自己喜歡男人或許還不夠:“皇兄,臣弟……對女的,很不行。”

外頭秦内監忽然咳嗽起來,慌忙奔至殿外。

桓王殿下,還真是……真是坦誠!

苻煌道:“那就去執中堂讀書。”

苻晔從青元宮主殿出來,仰頭長歎。

秦内監道:“殿下在這宮裡過的不好麼?”

苻晔道:“也不是不好。”

隻是天子身邊,宮禁之内,多少不夠自由。他如果住在宮外,依舊可以随時入宮嘛。

“陛下頭疾未愈,需要殿下近旁随侍,而且殿下剛回來不久,尚未與陛下太後享天倫之樂,怎麼能這麼快就搬出去呢?”

苻晔回說:“是,我也是心中不舍,果然還是留下來好!”

說完愁眉苦臉的去了。

因為要上學,慶喜和雙福等人忙至深夜。苻晔翻來覆去,天明才堪堪睡去。

倒是秦内監察覺皇帝頭痛病又犯了,但應該不是太嚴重,隻是天未明就起來了,帶了一衆侍衛去了北苑箭亭。

北苑箭亭是宮中皇帝及其子孫騎馬射箭之所。陛下如今形銷骨立,唯有騎馬射箭之時,不減當年百步穿楊之勇。他身材高大,臂力驚人,箭靶全都被射穿在地。

陛下真是,好射力!

皇子讀書,寅時就要起床。

寅時,是淩晨三點到五點。

誰來救救他!

好在今天是他面見老師的日子,還不算正式上學,不用起這麼早。隻是想到這可能是将來很長一段時間他唯一可以睡的好覺,苻晔就打不起精神來。

天色大亮,他用了點早膳就帶着雙福他們出了門,剛至宮外甬道,就看到苻煌披着大氅率衆走來。

苻晔避到一邊,行禮說:“皇兄早。”

說完直起身,道:“皇兄怎麼起這麼早。”

“已經辰時。”苻煌看着他道,“明日起,你寅時就要早起。”

可能是苻煌今日看起來格外英武峻瘦,他看起來比實際年歲略大,眉間有皺痕,說起這種話,叫他想起中學時候的班主任。

苻晔的心情真是糟糕透了。

皇子讀書,在執中堂,從青元宮過去,要路過慈恩宮。天剛亮的時候太後就派身邊女官過來傳話,要他去執中堂之前,先到她宮裡來。

太後還在梳洗,隔着簾子對他說:“母後為你選的師傅是我章氏子弟,為人很可靠,學識也很淵博,皇帝多疑,不許你離開他眼皮子底下,你就暫時在宮内暫好好讀書。晔兒,你一定要用功研習,方不辜負母後對你的期待!”

章太後囑咐良多,苻晔聽她話裡深意,戰戰兢兢。

不會有人有人期待他接皇帝的班吧!

問題是皇帝知道這些事麼?多少能猜到一些吧?

不知道他作何感想。

大概率滿不在乎。

他腦海裡浮現出苻煌那半死不活的樣子。

等他到了執中堂,章翰林已經在堂中等他。皇子讀書和老百姓也不一樣,老師要先到,在堂中靜候,苻晔進去,就看到一個四十歲上下的中年男子,美鬓須,生的十分周正儒雅。

章翰林聽見通報聲已經在堂中站立靜候,苻晔先在正堂坐下,接受他拜禮,然後朝章翰林作揖行學生禮。

這叫先臣後師。

章翰林今天隻是測了一下他的學識水平。苻晔昨夜仔細和小愛探讨過相關問題,他要裝的太蠢,從啟蒙書籍開始學,估計要學好幾年,苦的是自己,要表現的太出色,又難免惹人懷疑。

但苻晔覺得這樣淩晨三四點就要爬起來的苦日子,他實在過不下去。

他高中都沒這麼苦!

而且現在雖然入春,但天還是很冷。

最後他們決定折中:學識水平有限,但異常聰慧,一點就通。

這其實也有風險,他不應該表現的太出挑,畢竟太後等一堆人都想用他頂了苻煌的位置,太出色難免被寄予厚望,然後被苻煌忌憚。

所以這個度就很難把握。

好在苻煌本人非常出色,把這個優秀的标準定得很高。

雙福說陛下早年有神童美譽。

雖然實際上不是一個媽生的,但官方上是,既然同父同母,要是智商差異太大,豈不是更讓人懷疑苻煌身世?

所以他直接表現出讀過四書五經的水平。

結果章翰林見他聰慧,便說:“殿下不愧是陛下同胞兄弟,一點就通。”

苻晔問:“皇兄當年讀書是不是很厲害?”

對于誇耀皇帝,章翰林沒有在收斂的。

“當初臣初入翰林,也曾有幸為諸皇子讀經史,陛下當真穎慧絕倫,睿哲天成,靈犀一點,即通文脈。十餘歲時,翰林便無師可出,陛下為此請董夫子出山。若不是逢胡人入京,陛下必已是世間大才。不過聽聞陛下如今批閱奏折,依舊過目不忘,臣下或有疏忽,他也一眼可辨。”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