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借由朋黨案,許敬宗試探性地更進一步提出了長孫無忌謀反。對此,許敬宗甚至沒能拿出實質證據。他敢這樣做,還不是因為順應君心。
李治在聽到許敬宗的誣告後,大驚失色地說道,“這怎麼可能?舅舅聽信小人讒言,與朕有間隙,何至于謀反呢?”
許敬宗一聽這話,心就放了一半,知道自己确實摸到君心了。于是他繼續說道,“微臣從頭到尾地反複調查過了,他們謀反的意圖已經暴露了,陛下如果仍然不相信,恐非社稷之福。”
李治哭着說道,“朕家門不幸啊,親戚間總是出現有異常心思的人。當年高陽公主和房遺愛謀反,現在元舅又這樣,朕真是愧見天下人啊。若真有此事,可怎麼辦啊?”
許敬宗一聽李治提到高陽公主謀反案,心算是徹底落到實處了。這下妥了,他知道怎麼辦了。不過他還是繼續陪李治演道,“陛下啊,房遺愛就是個乳臭未幹的小兒,還是同女子謀反,怎麼可能成功?長孫無忌卻是和先帝一起打天下,其智慧為天下人所認可。他做宰相的三十年裡,天下人都畏懼他的威勢。如果他想謀反,誰能阻止得了呢?幸好如今宗廟顯靈,老天有眼,以小事暴露了他的反意,這真是值得普天同慶啊。”
随後,許敬宗繼續表示,現在應該趁長孫無忌還不知道韋季方試圖畏罪自殺,盡快羁押了他。否則等長孫無忌知道了,登高一呼,同惡雲集,一定會成為社稷大患。
對此,許敬宗還舉例了宇文化的謀反之事。他表示,當初宇文化為隋炀帝信任,結為姻親,并掌握禁軍,卻在江都作亂,排除異己,微臣的先人就因此遭遇了禍事。後來,朝中大臣蘇威、裴矩等人全都為宇文化馬首是瞻,随即便傾覆了隋朝江山。前事不遠,陛下可要盡快行動啊!
然而畢竟還沒有實質證據,李治便讓許敬宗繼續詳加審查。沒多久,許敬宗便上奏表示,韋季方已經承認和長孫無忌意圖謀反了。微臣問韋季方,“長孫無忌是皇親國戚,為先皇和陛下所信重,他為何要謀反?”
韋季方回答,“韓瑗曾經對長孫無忌說,‘當初柳奭、褚遂良勸您立梁王(即李忠)為太子,現在梁王被廢,陛下肯定懷疑您,所以将高履行外放。’長孫無忌因此而憂慮恐懼,開始思考自保。後來,長孫祥又被外放,韓瑗也獲罪了,長孫無忌便想要謀反了。”
高履行是高士廉的長子,貞觀年間迎娶東陽公主,襲爵申國公,曆任戶部侍郎、衛尉卿。李治即位後,他又曆任戶部尚書、太子詹事、檢校太常卿,顯慶元年外放益州長史。
高士廉是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後的舅舅。在妹夫長孫晟病逝後,高士廉将妹妹高氏和她的兩個孩子接回自己家,并将這兩個孩子視如己出。後來,高士廉政治投資李世民,将其中一個孩子嫁給了李世民,這個孩子就是長孫皇後。因此,高履行看似和長孫無忌是異姓表兄弟,其實兩人比親兄弟還親。
所以,李治在顯慶元年外放高履行,便是斬斷長孫無忌在中央的重要觸角。随後,長孫無忌的族侄,曆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禮部侍郎、尚書左丞、禦史大夫、刑部尚書的長孫祥被外放,長孫無忌在中央的另一重要觸角也被斬斷。
由此可見,這幾年來,李治也是沒閑着,這也無怪乎身為近臣的許敬宗會利用一件小事便直指長孫無忌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