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誰說沒有?
沈嫣從沒到過河曲,一路往晉西北走,景色漸漸變得荒涼,綠色植被漸漸稀疏,露出黃色的土地。沈嫣都想高歌一曲《黃土高坡》了。
河曲附近有很多小村落,沿着黃河支流而建。由于生存條件惡劣,這些小村莊往往都是由一兩個領頭的家族帶頭修建,宗族成員彼此照應,團結又頑強地紮根下來。
段家村就是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卻出了如今的一個大人物——靖遠侯段久。
從村長帶頭迎接時露出的尴尬神色來看,段家人是對這個“老九”是又愛又恨。他如今身居高位,手指縫裡露出一點,就能讓一族的人沾光。奈何他并不是真正的段家人,由于幼時遭受排擠和虐待的經曆,他對段家也沒什麼感情。
由于感念關家的一飯之恩,段久對關家倒是非常照顧。連帶着關家的姻親石家,也受到他的重用。
這麼一來,村裡的平衡被打破,原本段家村段姓是最大的一支,現在倒是關家和石家冒了頭。
好在村長是個端得住的,他這會兒放低姿态,對着段久不敢拿大,段久也就不能對他擺什麼架子。
沈嫣帶着若湄一起下了車,兩人都戴着帷帽,一副京中貴人的做派,村長更加不敢造次,相互客氣地見了禮。
關家的族人将沈嫣迎到了關家,這裡已經重新整修過,若湄三步并作兩步地邁進去,一時感慨萬千:“大變樣了呀!”
原本一家四口,如今隻有她回來了。若湄忍不住,嗚嗚地哭了出來。
沈嫣上前摟住她,拍着她的肩安慰她。
都珂暗暗歎氣,石媽媽悄悄拉起她,走到一邊,讓她們姑嫂說話。而她們二人帶着女使,收拾東西,準備住下。
等若湄緩過勁兒,才拉着沈嫣到處走走,絮絮叨叨介紹她自幼就待過的屋子。
沈嫣看了一下,發現這裡的建築很有特色,主屋其實是窯洞,靠着後山,冬暖夏涼,就是采光不算好。
而關振楣長大後,一人住倒座房,出入比較方便,還能看家。而東西廂房,原先是沒有的,不過是搭了個簡易的棚子,堆些柴火和雜物。
沈嫣看出來了,關家條件不好,也正是因為這樣,段久格外感念關家二老的恩德。這不是簡單的添雙碗筷的事,這是真正的撫育之恩。
如今整個宅子整修一新,還往外擴了三米,建了個比較氣派的大門,中間也修了垂花門,變成了兩進的“四合院”,東西廂房也建好了,一應物品,都是齊全的。
沈嫣知道,這些都是關梁吩咐下去,讓關家族親做的,誇獎了一番。難怪時人喜歡“任人唯親”呢,因為有些事,确實這些族親更加上心。
當天沈嫣和若湄就在主屋睡下。沈嫣從沒睡過窯洞,覺得很新奇,還仔細看了結構。
現代地窨院還有額外保暖措施和新風系統,防止氡氣對人體的傷害。而這種靠崖式窯洞一樣修了氣窗和滲井,同樣具備了基本的居住條件。
第二日,沈嫣早早起了,跟關梁說,想要去看看關振楣的墓地。
關梁勸道:“大娘子,那裡陰氣重,您何必親自去呢?”
沈嫣不聽,她是新時代的好青年,什麼陰氣不陰氣的。這回段久也沒攔着,他也是要一起去的,正好給好兄弟的墓室把把關。
關振楣是五品懷化郎将,他的墓室修得非常講究,兩年過去,這會兒已經算是完工。
沈嫣沒有機會下墓,她雖是搞古建的,但是古代墓葬歸文物局管,她始終沒有機會一探究竟。
這會兒關振楣的墓室造好,但還沒落葬,正好可以親自下去看看。
段久以為她隻是過來看個表面,誰知道她想下墓,這會兒想攔都攔不住。
關梁看了他一眼,像是在說:“小的提醒過您的,您也不勸着點兒。這下子好了吧?!”
這裡有關家族親守墓,見沈嫣要親自下去,有些吃驚:“大娘子,這不吉利吧?”
沈嫣滿不在乎:“怎麼會不吉利?肯定是請了風水師傅堪輿的吧,必定是風水寶地,否則怎會将墓穴點在這裡?”
“呃…”那人看了關梁一眼,尴尬道:“可是大娘子,你…老人們都說下墓不太好,傷了陽火……”
沈嫣道:“我以後也要埋在這兒,提前過來看一眼,這才能安心。”
聽聞此言,石磊和關梁都變了臉色,默默看了段久一眼。段久抿了抿嘴,沒有說話。
沈嫣率先下去,段久也縱身跳下,其他人無奈,隻能擎着火把跟上。
古人講究事死如事生,所以墓葬講究規格和禮序,彩繪墓道講述了關振楣生前英勇作戰的事迹,墓門沒有下封,他們走進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