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來到卧龍崗前,看到門口寫着一副對聯,字迹穹勁有力、潇灑飄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注1】
此時從草房裡走出一男童,打開柴門,詢問道:“來訪者何人?”
“漢高祖第十六代孫劉協,特來拜見諸葛先生。”
“實在不巧,先生昨日去找好友了。”小童回答道。
李世民繼續問道:“先生幾時能歸?”
“歸期不一定,或三五日,或十數日。”童子回答說道。【注2】
王子服和馬騰臉上略有惆怅之情,但是李世民卻顯得很坦然,仿佛這一切皆在預料之中,“既然如此,我們先行回去,待來日再拜訪,若先生回來之時,麻煩告知劉協來訪。”
李世民遂帶着王子服和馬騰離開,回去路上看到山畔有數位農夫耕作于田間。
李世民曾經在《三國志》裡讀到過,諸葛先生所居之地仿若世外桃源,沒有世俗紛争的煩惱,今日來到這裡,才真實地感覺到書中所言,名不虛傳。
此時山間有人歌曰:
“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
世人黑白分,往來争榮辱。
榮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南陽有隐居,高眠卧不足。”【注3】
李世民看過西晉史學家陳壽寫的《三國志》,知道這首詩歌乃諸葛孔明所作,果然氣韻優雅,意境脫俗,唱起來朗朗上口。
“皇上,此處位置偏僻,路途坎坷,下次直接讓我們來接他過去如何?”王子服問道。
李世民:“不可,諸葛先生大才,必須得我親自來請才行,方能顯得誠意十足。”
幾人又走了一段路,正好看到前面有一先生,峨冠博帶,仙風道骨,正朝着山上走來。
“皇上,前面那位不會就是諸葛先生吧?”王子服問道。
李世民看來人儒雅非凡,便上前詢問道:“敢問先生可是諸葛孔明先生?”
司徒水鏡司馬徽看到漢獻帝以後,眼前一亮:“在下颍川陽翟司馬徽是也。”
“原來是水鏡先生,早有耳聞,今日終于得見,幸會幸會!”既然是諸葛亮的師傅,那水平肯定不一般,李世民愛才如命,态度恭敬有加。
“陛下過譽了,隻不過是山野村夫而已,我今早聽聞陛下已離開曹賊,來到荊州地界,所以特意過來勸我高徒出山,侍奉正主明君,早日讓天下蒼生過上安穩日子,想不到竟然在這裡碰到陛下,可能是天意如此。”司徒水鏡說道。
【不愧是諸葛亮的師傅,漢獻帝還沒自我介紹,他就已經自己猜出來了。】
【名師出高徒啊,諸葛亮的師傅怎麼可能是平平無奇之輩。】
【他說自己是山野村夫,那純純就是自謙,厲害的大佬往往說自己是菜鳥。】
【我看《三國演義》裡,司徒水鏡去劉備那裡推薦自己的高徒,但是他現在怎麼直接讓諸葛孔明輔佐漢獻帝呢?為什麼《三國演義》裡不讓孔明輔佐漢獻帝呢?】
【《三國演義》裡漢獻帝一直在曹操那兒,如果輔佐漢獻帝就是輔佐曹操啊,輔佐曹操,就是助纣為虐。】
【其實當時大家都稱贊漢獻帝有仁德之名,但是他被控制起來,别人想幫他也愛莫能助,現在他走出來了,别人自然都會幫他。】
【曆史上,同時代的人對漢獻帝評價都很高的。比如袁術,他稱贊聖主聰叡,有周成之質。李傕:明陛下真賢聖主。比如大文學家蔡邕:陛下天地之大德,聽納大臣,扶飾文學......】【注4】
【論有一個好名聲的重要性。】
【确切地說論有一個好人品的重要性,走到哪兒都有人願意幫忙。】
李世民:“多謝司徒先生美意,我剛剛去造訪諸葛先生家,他昨日就出訪故友,還未歸來,我們改日再來。”
司馬徽拜别了李世民,自己一個人仰天大笑而去:“卧龍既得其主,又得其時,幸哉幸哉!!”
馬騰由于年少家貧,賣柴為生,沒有經曆過正規文化教育,文化水平不高,聽不太懂剛剛李世民和司馬徽的對話,但是他性格寬厚,為人正直,最基本的看人要點還是知道的。
“陛下,剛剛這位先生看起來談吐不凡,為什麼不請他來幫您輔佐天下呢?”馬騰問李世民道。
李世民看了眼馬騰,心想這個馬騰也不完全是個粗人,粗中有細,“他的确不凡,不過他自命山野村夫,不喜歡官旅生涯,所以咱們沒必要強人所難。”
馬騰點點頭:“陛下所言極是。”
又過了幾日,李世民又帶着王子服和馬騰來到卧龍崗,看到有一人容貌軒昂、豐姿俊爽,頭戴逍遙巾,身穿皂布袍。【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