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回想了一下近日關于漢軍和劉協的種種行為,無不透露着古怪。
皇上看着不像以前的皇上,漢軍明明有實力與曹軍一戰,卻偏偏躲起來當烏龜,實在讓人難以捉摸。
“回皇上,恕臣直言,在臣沒有見到皇上之前,确實如此認為,但是見到皇上本人以後,就打消了此種疑慮,這其中肯定有着某些玄妙,願聞其詳。”
看到荀彧想不明白,李世民擡了一下衣袖,便用之前諸葛丞相的話跟荀彧解惑:“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枭雄,三個袁紹加起來比不上一個曹操,所以我們為了麻痹曹軍,讓曹軍放松警惕,北上抵抗袁紹,故意處處顯出怯戰之态,待他北上抗擊袁紹的時候,再一舉奪取許都。”李世民說道。
荀彧聽後恍然大悟,皇上的話解開了他心中的疑惑。
自從他進入壽春城,看到路邊粥棚開始,荀彧知道皇上還是那個仁德的好皇帝,等見皇上本人,看到他身上由内而外散發的一股自信、豪放和灑脫,他就知道李世民是一個曠世明君,絕對不是那種偏安一隅、苟且偷生的亡國之君。
“皇上,既如此,咱們可在城牆外圍挖一些陷阱,在城中也可以用一些濕布蓋在易燃物上,同時也讓咱們的将士準備一些火箭,适時進行反擊。另外,咱們除了預防曹軍的攻城,必須盡快找到袁術的藏身之所,逼他交出玉玺和揚州管理權。”荀彧說道。
李世民:“袁術的藏身之所我們一直在尋找,目前還沒有确切消息。
荀彧想了想,便對李世民說道:“皇上,袁術現在窮途末路,他想跑到北方投靠袁紹,但是被曹操攔住去路,無路可逃,他這會很可能進行了喬裝,甚至可能打扮成難民的模樣,咱們可以發動災民的力量,鼓勵大家舉報。”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我看這法子可行。”【注1】蔡瑁在一旁說道。
李世民聽後點點頭,“好,馬上貼出告示,凡是發現袁術藏身之所,提供重大線索者,獎勵黃金五百兩,凡是抓捕袁術歸案者,獎勵黃金一千兩。”
“一千兩?!”大家夥聽到以後都懵了,都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着李世民。
李世民也用不可思議的眼神看着衆将,心想自己說得有什麼不妥嗎?
“皇上,這會不會太多了些?平常舉報重案犯人,才十兩銀子而已。”趙子龍提出疑問。
平時縣衙貼出告示,那些死刑犯最高獎賞才百兩白銀,而且還是直接幫忙抓捕歸案,送到衙門裡頭。
這光提供一個線索就五百兩,還是黃金,簡直驚掉了下巴。
李世民心想十兩銀子夠幹啥,值得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險去舉報嗎?“重賞之下才有勇夫,一個袁術能換來一個揚州,區區一千兩黃金算得了什麼?”
“皇上,對于老百姓而言,十兩銀子相當于他們一年的收入,許多人甚至一年還賺不到這麼多銀子,足以讓他們冒險去舉報。現如今世道不太平,朝綱崩壞,饑民遍地,能有一口粥果腹,已是幻想,倘若給與千兩黃金獎勵,災民們反而覺得不切現實,倘若給與百兩銀子外加一些米面,反而讓百姓們認為這個懸賞可靠。”荀彧給李世民分析說道。
【我覺得荀彧分析得有道理呀。】
【假如一個人突然對我好,說想給我點錢花花,上來就說給我百萬千萬的,我覺得這肯定是騙子,如果說二百、三百的,我倒覺得可能是真的。】
【沒辦法,二鳳活在盛唐,铠甲都是純黃金打造,出手相當闊綽,百兩白銀在他眼裡就是毛毛雨,算不得重賞。】
李世民聽完荀彧的分析,覺得也不無道理,難民們最需要的不是黃金而是糧食,“荀愛卿言之有理,就按你說得辦,凡提供線索者,獎勵白銀二十兩外加一百斤米面,抓捕歸案者,獎勵白銀五百兩外加三百斤米面。”
告示一經貼出,城中的災民就炸開了鍋。
“袁術還值這麼多錢呢?五百兩銀子!!”
“你看除了銀子以外還有米面呢,足足三百斤呀!”
“這告示看着像真的。”
“必須是真的,這可是漢軍發出的告示,我可聽說了,他們不僅在壽春設粥棚,還在别處設了許多,專門赈濟災民,漢軍是真對咱們老百姓好呀。”
“别說給五百兩銀子外加三百斤米面了,就算一文錢不給,看到袁術那小子,我也去舉報。”
“袁術在咱們揚州這幾年,可把咱們揚州百姓嚯嚯慘了,窮兵黩武,苛捐雜稅,就差沒把咱們老百姓當烤肉吃。”
“如果是我發現了袁術,哪怕有生命危險,我也會去舉報。”一個年輕男子義憤填膺地說道。
【哈哈哈,這些揚州老百姓好可愛呀。】
【袁術這是有多不得民心呀!】
【有句話咋講的:老百姓心裡自有一杆秤。】
【大大毛曾經講過:群衆的眼睛是雪亮的!】
袁術就在不遠處,看到大街上抓捕自己的告示,還有百姓的議論,趕緊找了個破房子藏了起來。
他本想扮成難民去領米粥喝,但是看到這個架勢,他哪裡還敢露面。
躲到破房子的他,饑餓交加,痛苦萬分,癱軟地坐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