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開頭難,但總得邁出第一步。定下目标後的頭一天,蘇筝和青鳥二人就開始着手此事的籌備。
與閣内衆人商議的重任自然落到了青鳥頭上,蘇筝則帶着桃符一起踏入了相鄰的城鎮,水梨鄉。
“老闆,請問丹心堂怎麼走?”蘇筝接過攤販遞來的燒餅,随口問道。
“就在不遠處。”攤販笑着擡手往北邊一指,“您二位沿着這條街一直往前,行至路口那左拐,看着最氣派的那間店就是了。”
“多謝指點,我們記下了。”
攤販拿過布子擦拭着額頭的汗水,“小事一樁,看您這打扮,想必是從别處來次雲遊的道人?我們水梨雖隻有丹心堂一家賣仙丹的,但品質絕對上乘!盡管放心去就是。”
離開小攤,蘇筝還在啧啧稱奇,“這丹心堂還真有些名堂,連路人都能為它說上兩句好話。”
桃符斯斯文文地小口咬着燒餅,聽蘇筝如此感歎,咽下一口後接話:“ 蘇姐姐,你有所不知,這丹心堂曆經五代傳承,向來不漲價不造假。逢年過節,堂主還慷慨解囊,救濟那些貧寒小戶,丹心堂的名氣還挺大的呢!别說在水梨鼎鼎有名,連我們那裡都對它極為熟悉。”
“怪不得如此,看來這堂主也許是個好說話的。”蘇筝猜測。
丹心堂,原身是個小門派,名叫丹心宗,宗主姓楊,深谙煉丹之術,他攜家帶口來到南青山附近,見此地風景秀麗,遠離各大仙門宗族,以為未來建派後能避免宗門間的紛争,故在此選址建派,寄予厚望。
他選定了南青山外山一處平坦的山頂作為據地,傾盡畢生積蓄,耗費多年時間,終于在這裡修建起了一座宏偉的宗門。
初期,丹心宗确實做得不錯,附近的百姓雖對仙道知之不多,但對那些能延年益壽、祛病消災的丹藥符咒卻極為追捧。衆多志士慕名而來,欲加入丹心宗學習煉丹術者亦不在少數。一時間,丹心宗可謂風光無限,楊氏沉浸在一片志得意滿之中。
可偏偏憑空來了個汶陵張氏。
張氏原本是依附何氏的小族,脫離何氏後自立門戶,來到汶陵。與何氏不同,此族收納弟子門人可謂是毫無門檻、來者不拒,隻要身懷一技,不論其出身背景、過往履曆如何,皆可成為張氏門客。
門客吃穿住行皆由張氏出資出力,張氏還為其提供修仙福地與靈器丹藥,許多修士趨之若鹜,他們一般來自中下層的某個門派或家族,被張氏優厚的供奉吸引,紛紛脫離本家來到張氏。
丹心宗因此流失了許多優秀子弟,有些是自行離去,有些是受到張氏的遊說後離開。宗門招納不到新的人才,原來一同建派的兄弟也被挖走,門派後繼無力。沒過幾年,楊氏将南青山上丹心宗的外門封閉,帶着剩餘的人來到水梨鄉,重拾老本行。丹心宗變成了丹心堂,此後楊氏專門從事買賣生意,安頓下來,不再糾結過去的事情。幾代傳下來,楊氏越做越大,賺得盆滿缽滿,隻是原來宗門的據地卻一直賣不掉,隻得荒廢在那裡。
蘇筝此行,就是為這塊地而來。
那裡對别人來說偏遠、破舊了些,可對青雲閣來說卻不然:一來,它位于南青山外山,離蘇筝隐居處很近,離青雲閣也不遠,搬過去不用長途跋涉;二來,它地勢偏僻,又位于山頂,遠離鬧市,要安靜不少,是難得的清修之所;三來,此地多年無人問津,售價預計不會過高,等青鳥将現在居住的那座院子賣了,再加上自己典當一些丹藥符咒之類的東西貼補,買下這裡應該不成問題。
丹心堂二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