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翊楠你快說,他有什麼故事呀。”時靜螢好奇發問。
“生老病死都是故事嘛,從第一個開始的故事,就很多了。慕斯年媽媽是英法混血,爸爸是中法混血。”
時靜螢瞪大了雙眼,滿眼驚訝,“三國混血啊,那他們一家靠法語交流嗎?”
林翊楠輕輕點頭,“一開始不是這樣的,最開始的時候你侬我侬,英文法文古漢語各種表白的話都随着愛意傾瀉,這個時候慕斯年出生了,在中國幼兒園的慕斯年因為頭發眼睛的特征太過獨特,反而在學校朋友,一句你是誰,就把他問倒了。”
“他沒有自我認同感,好多人都隻會新奇的覺得他是外國人,導緻他朋友很少。他時常一言不發,甚至被老師誤會懷疑他有自閉症。”
“是因為他說法語比較多,中文比較少嗎?”時靜螢疑惑道。
“不是的,一旦有小孩,很多雞毛蒜皮的事裡都會是不同國家之間文化的碰撞,他媽媽對他灌輸英文法語,而他爸爸一家主打灌輸中文,不僅如此,還是背古詩。”
“那他因為這樣,有了語言障礙?”
“他媽爸一吵架,雙方都是兩種語言流利切換,反而讓慕斯年更加崩潰,他們并沒有停止,他被迫不停往返三個國家,因為沒有建立好語言體系,慕斯年反而不會說話。”
“我無法想象。”語言不通的麻煩時靜螢極少遇到,不過方言倒是碰上過幾回,叽裡呱啦的方言是讓人頭疼無奈的難題,對慕斯年而言恐怕也是如此。
“給你舉個例子,他一年要過三個國家的節日,就跟過年親戚太多,串門很痛苦一樣。”
“原來如此,我們國家的節日,按照吃來說的話,差不多就是月餅節,粽子節,元宵節。”
“是啊,但他一年過的可謂多姿多彩。”
“林翊楠,你說慕斯如果當跨國美食博主,我覺得追更的人不少。”
“你這想法不錯。”
“你給我捋一捋呗,他都要過什麼節日。”
“1月1日是法國新年,給壓歲錢的大日子。”
“1月6日是法國的三王來朝節,當地的店鋪出售國王餅,會有有趣造型的小瓷人,腦袋帶着王冠。”
“2月2是法國的聖蠟節,聖母瑪利亞為耶稣行潔淨禮,習俗是媽媽會做油煎雞蛋餅,煎餅的時候呢,左手還要握着黃金,祈求财運亨通。”
林翊楠虛握着,比劃了一下,“差不多這樣。英國有薄煎餅日,薄煎餅塗楓樹糖漿、檸檬汁。“
“11月1日是法國萬靈節,跟我們清明節差不多,祭奠已故親人,他得趕回法國。我記得的也不多,中國的你都知道,我就不說了。”
“如果要是我的話,跨國的時候就隻過吃東西的節日,當然像1月1收法國壓歲錢的大日子是不能不過的。”
時靜螢笑眼彎彎,掰着手指頭,如數家珍,“1月6吃國王餅,2月2吃法國油煎雞蛋餅,清明吃青團,端午吃粽子,中秋啃月餅,元宵吃湯圓,除夕吃年夜飯,冬至吃餃子,臘八喝臘八粥。”
“時小螢,他要像你這樣想,就不會陷入迷茫了,你簡直是,隻要好吃的就覺得有立足之地的人。”
時靜螢義正言辭,“民以食為天!”
林翊楠想起慕斯年,看到時靜螢笑得沒有煩惱的樣子,不由得感歎,“他要是早點遇到你,恐怕會比現在開朗很多吧。”
“他朋友很少嗎?”
“挺少,慕斯年隻有一位異性好友,慕如風還調侃那位是紅顔知己,慕斯年沒否認,要我看,他恐怕迷茫了很久,才從烹饪裡找到認同自我的方式,這是他的熱愛,他們感情融洽完全是因為有一樣熱愛的事情。”
時靜螢感歎道:“志同道合,知交好友。”
“不僅如此,那個女生也是個混血。”
“中法混血?”
“真聰明。他們愛好一樣,文化方面也不需要磨合,自然而然是好朋友。”
“也難怪慕如風說他們是紅顔知己,确實很般配啊。她叫什麼?”時靜螢有些好奇。
“林嶼淼。”
“怎麼這麼耳熟。”時靜螢陷入思考。
林翊楠越說越铿锵有力,“她在法國的時候給我寫信,寄到我們學校,被班裡同學看見了,說是我國外的绯聞女友,還謠言滿天飛說我為了愛情才出國留學,某人問都不問,四年沒給我發過消息。”
時靜螢揚着脖子反駁:“你也沒跟我說啊!”
“我給你發消息你都不回我的!要不然也是愛答不理。”林翊楠黯然神傷,卻不料時靜螢更加生氣。
“姓林的這麼多,誰知道你真有個林妹妹啊,再說了,你雅思托福你都考了,全班誰不知道你法語B1,英語B1。”
“我媽媽還說我們都不聊天了,我都不知道你找了中介在準備推薦信,你一畢業就去了法國,你們家裡也搬家到這裡,你每次給我發消息還都是那種陰間時間!”
時靜螢語無倫次,一股腦倒出來反而好受很多。
“對不起,時小螢。”林翊楠低頭認錯。
時靜螢氣得像個大别扭,根本不願意跟林翊楠好好講話,更何況他輕飄飄的一句道歉。
“如果不是我在警察局門口遇到你,我們根本不會有聯系,法國的埃菲爾鐵塔是别你褲腰帶上了嗎,你走一步都不能,你還搬家了,你回國回家我都不知道,每年也就剩下那麼幾句快樂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