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他是誰嗎?”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李唐。”衆人皆無聲。遴考題目往往頗具創意,多選用古詩句命之,如“野水無人渡,孤舟盡日橫”、“六月杖藜來石路,午陰多處聽潺湲”等。以意境佳者為上。當初李唐應考的題目就是“竹鎖橋邊賣酒家”,大多數考生是以酒店和端酒的小二或者喝酒的食客為中心,然後通過小橋和竹林來烘染人物和場景,這樣的畫作盡顯繁華和熱鬧,卻有粗淺和浮躁顯露于表。李唐已過48歲,作為一個老考生和老畫家,李唐對皇帝的心思深有領會,他的考卷在畫面上展示了小橋畔的幽深竹林,而在林中隐約畫出面斜挑出來的簾子,上有一個酒字,整個畫面僅在小橋上有一個戴鬥笠的行人,整幅畫作立顯幽靜,正切合“竹鎖”的深意,宋徽宗對此畫大加贊賞,欽點頭魁,李唐因此而進入翰林圖畫院,成為知命的學長和師兄。
出了考場的衆人都不約而同的喘了口粗氣。這遴考弄的緊張兮兮,說到底就像小馬過河,既不像老牛說的水淺至蹄窩,也不至于如小松鼠說的那樣沒頂之災。
畫院這幾天新來了一個趙宣,字德基,來路不明,隻知道和知命一樣國姓,搞不好就是哪個皇親國戚裙帶過來的關系戶。
崔白又開始八卦:“知道嗎?補錄的這位趙宣也是畫學的上舍生,和勾處士同門,我聽說這二人死不對付,這人壓根沒通過遴選,入學考那日他重病,後來是李公麟大人舉薦保薦過來的。”
坐在知命左右的林椿、吳炳也來跟她湊近乎,上次一起喝過酒,算是要好,說話也客氣熱絡很多。“我們都是新晉圖畫院的,以後還要互相幫扶才是。”感情是覺得她走後門來的不光彩,也難怪,圖畫院基本都是錄入制考進來,不論是文人還是民間,大家都各憑本事吃飯。遇到她這樣的特殊案例,心裡不得勁實數正常。
翰林院畫家錄用一般有幾個渠道。除了正常考入制以外,大緻還有補入制可以擠進圖畫院。補入制大概有幾類:一類是從前朝直接接收過來的,比如後蜀、南唐的歸順畫家;第二類是薦入或者诏入制,薦入是民間社會地位底下但畫藝高超的畫師,把他們從社會底層挖掘到圖畫院效力,诏入是皇帝下诏直接錄到圖畫院。最後一類最特殊就是保薦,趙知命老爸是徽宗兄弟兼舊友,關系非同尋常,所以趙知命盡管是個見不得光的庶女,也可以保薦進來。
補錄來的趙宣這人比勾處士還要讓人有距離感,本來大家注意力都在保薦的趙知命身上,自從知命隔三差五給大家改善夥食、各種糖衣炮彈加持,人緣不錯。有了新來的趙宣、勾處士兩個鬥雞,大家焦點火速轉移到“趙勾之争”上,尤其到了課業點評和每日夫子提問環節,二人每每争鋒相對,畫學生們課業壓力大之餘有這樣日日出現的情景劇,一時之間,沒人再理會知命走後門問題,搞得知命竟然有種失落感。
今天二人又因為畫人物的線條明暗意見不同,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勾處士:現在日中,日頭自上而下,線條應該有所變化,日光近則虛淺;日光遠則實深。
趙宣:日頭變化但衣服未變,動作未變,線條為何要變,且日頭也還是那個日頭。
勾處士:日光虛淺處着淡墨,日光背陰處則線條濃重,以此繪外事,方得本真。
趙宣:非也非也,日光無處不在,以肖像本真為真,不受天地萬物所擾方為寫真。
衆人聽“兩小兒辯日”一會點頭一會搖頭,說起來這題超綱了,近實遠虛、近暖遠冷、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是到了15世紀以後才慢慢在西方應用到繪畫中,中國畫的透視是散點透視,尤其長卷,人如同旅遊,着眼點不拘泥于一處。而且也幾乎沒有用顔色在畫面裡表達距離和空間的畫法,所以什麼高光、灰面、明暗交界線之類的大概也隻有知命能解。衆人聽他二人辯不出結果,遂散去。
每十日可以出宮,每逢休沐,知命會約上崔白他們幾個一起去夜市解饞;雖是女子,可能是裝扮的比較成功,似乎大家誰都沒有發現,依舊每日課上認真用功、課下嬉笑打鬧,逐漸地和大家融為集體,平時也會聚在一起品畫,論畫,互相給提提意見和建議,日子就這樣流水一般,尋常日子裡大家一起畫畫,一起進步。
吳炳的花鳥畫日益精進,知命常看他在花園池塘邊勾稿子;超師、能仁甫依舊把道釋人物畫作為目标,已經大有追趕李唐之勢;易元吉每天忙于鼓搗草蟲、果品,常常擺了一堆在案子上。聽鄧椿說,易慶之同學本來在郭夫子的鼓勵下,想攻花鳥,待後見到趙昌作品,覺得難以超越,恥為第二,于是想辦法畫點别的。至于畫什麼他自己也不知道,每天郁悶時候會和小猴子說話,話說多了,那猴子也嫌煩,跑到院中樹上不肯下來;鄧椿繪畫功力一般般,那本随身攜帶,睡覺洗澡都要盯着的冊頁倒是越寫越厚;就連一向圓滑狡黠的勾處士如今也變得真誠了一絲絲,隻是依舊饞嘴偷吃,尤其愛吃炒豆子,豆子吃多了,屁就多;他偏還不好意思偷偷放,搞得室内烏煙瘴氣,大家也都忍得很辛苦,隻有崔白絲毫不留情面當衆吐槽:勾處士,你幹什麼事能不能大大方方的?好好一個響屁,讓你夾的稀碎……
如果能過了這次遴考,合格者就可以分科然後分院了。大家既是同門,經過了幾個月的磨合之後,同門之誼漸多,互相鉚足了勁往上沖,這種良性競争關系簡直太棒了。
趙知命屬于内卷受害者,不過她深知處好人際關系的重要性,畫畫不行,人緣來湊。好在她想得開,秾芳又是個勤快的,經常給大家分送些吃食,今天巧果子,明天綠豆糕的,大家也都對她有所關照,雙向兼容。翠萼到底年紀小,有一次看到蔔仲遙拿了那巧果子狼吞虎咽大口的吃,還掩了袖子偷笑蔔仲遙失禮,知命微微瞥了她一眼,秾芳回去鄭重其事的給翠萼講了規矩。這皇城裡面,處處都是眼睛,面上秋水無波而已,若平時不注意收攬自己言行舉止,那真到裉節上,那都是能要命的作為。翠萼後面被教育的,也越發出息了,知道謹言慎行。
除了那個晚到早走的走讀生趙宣,雖然和大家走動較少,專業能力也過關,之前見他手繪一幅美人賞花圖,畫中一溫柔娴靜的女子獨自于黃昏後立庭院之中賞花,目光似乎有意的飄向遠方,似在尋覓某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