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妙涵被太子妃教導一事張貴妃也知道,隻是永樂帝都沒有對此事有什麼異議,張貴妃明知永樂帝的脾性就更不敢提出什麼意見,她知道自己是因為父兄的功勞而入宮,一腔忠誠都給了永樂帝,因此整日裡幾乎不理俗世。而這一次召見胡善祥,如果不是侄女言辭懇切的請求,并且說是太子妃的意思,張貴妃根本不想摻和進這些事情裡。
她和自己侄女兩人分别在永樂帝父子倆的後院裡為妃妾,有父親和兄長對大明的衷心耿耿和永樂帝的救命之恩在,張貴妃可以保證自己在後宮裡過得順風順水、清閑自在。但是平靜祥和的日子過的久了,難免失去了警惕心,而侄女在太子妃的授意下來和她述說的一番話,讓張貴妃不由的陷入沉思。
侄女幾乎是太子妃的應聲蟲,這是整個後宮都心知肚明的事情,沒有太子妃的授意,侄女根本沒那麼大的膽子給她說這些,但是張貴妃不知道的是,太子妃隻授意張側妃給胡善祥傳話,讓她去參選秀女,并沒有讓張側妃說一些擾亂張貴妃心虛的話。
張貴妃和張側妃這對姑侄倆同病相憐,一個入了永樂帝的後宮中數年沒有身孕,另一個去了太子朱高熾的東宮,眼瞅着東宮裡的其他女人孩子一個接一個的生,可張側妃連個懷孕的好消息都沒有。永樂帝的妃子都沒有生育也就罷了,畢竟皇帝天天不在京城,不是去打仗就是在北伐的路上,人都不在宮裡,妃嫔能有好消息那才是怪事。
但是太子不一樣啊,别看太子肥肥胖胖的,連走路都要四個太監攙扶着,可是孩子是一個接一個的出生,到如今已經有了十個兒子和七個女兒,張側妃看着太子妃和其他的女人是一個接着一個的生,自己的肚子卻怎麼都不争氣,于是隻能偃旗息鼓,消了生孩子的心,跑過去奉承太子妃。
而太子側妃張氏之所以找上張貴妃,也是因為太子妃之命。數日前,太子妃突然起了要把胡善祥給朱瞻基做小的念頭,于是便一發不可收拾,越想越覺得自己的主意不錯。她當面問了胡善圍和胡善祥姐妹的想法,胡善圍當時就高興的滿口應下,隻是太子妃卻從胡善祥的眼裡看出了拒絕和不情願。
太子妃不能理解,她的兒子朱瞻基人品貴重,深受永樂帝的寵愛,天資聰穎,怎麼還有人拒絕去服侍太孫呢?太子妃突然覺得胡善祥有些不識擡舉,原本她打算自己去找張貴妃說道說道,但現在她改變了主意,隻是一個妾室,何必她親自出馬,因此,太子妃直接将這個任務交給了太子的妾室張側妃。
張側妃是張貴妃的娘家侄女,應該比她在張貴妃面前好說話。她雖然是朱瞻基的母親,但在為太孫選妃和側妃的事情上也說不上話,太孫的婚事即是家事也是國事,要永樂帝親自點頭,她的正牌婆婆仁孝皇後早已去世,太子妃隻能找上張貴妃讓人給永樂帝吹枕頭風,于是便有了胡善祥今日這一遭延禧宮之行。
“胡女官是哪年進的宮?看年紀應該也不大吧?”
孫善祥瞬間心裡升起警戒來,斟酌着回道:“回貴妃娘娘的話,三年前的時候,下官被帶入宮在胡尚宮身邊伺候了。”
在外人面前,胡善祥從來都是喊胡尚宮的。
“哦。”張貴妃不置可否,看着眼前纖細婀娜、嬌俏明媚的胡善祥,突然就get到了做媒的樂趣來。
平時還沒注意到,胡尚宮的妹妹也到了婚嫁的年紀了,身世算得上是清白,也夠資格參選秀女了。
“嗯,也到了适齡的年紀了,你家裡人對你的婚事有什麼看法?你是準備繼續在宮裡當差到老呢還是準備回家嫁人?”
然而胡善祥心裡卻七上八下的在打鼓,我去,貴妃娘娘這開場白怎麼那麼像現代給人拉媒牽線的前奏呢?
她已經有喜歡的人了,而且剛剛答應了對方的心意,收的定情信物白玉芙蓉簪還在自己身上藏着呢。
眨了眨眼,強行找回自己的聲音,胡善祥佯裝害羞道:“善祥也不知道,俗話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善祥的婚事還要看父母的意思。”
張貴妃哪會看不出胡善祥的推脫之詞,她笑了笑,直接了當的挑明道:“你也不必和本宮裝傻,這些日子秀女選拔的事鬧得沸沸揚揚的,當年你姐姐胡尚宮為什麼帶你入宮本宮心知肚明,本宮也不說些虛的,女子嫁人是一輩子事,本宮也看不得胡女官随便被找個人嫁了,剛好皇上要為太孫選妃,胡女官和不一起參選呢?”
參選太孫妃?
參選太孫妃!
本宮要你去參選太孫妃!!!
胡善祥眨了眨眼睛,又眨了眨眼睛,反複的在心裡來回的過了幾遍這句話後,才又小心翼翼的重複出來,像張貴妃确認般的問道:“貴妃娘娘要善祥去參選太孫妃?”
震驚、不敢置信兩種情緒不停的在胡善祥心裡翻滾交織,總算還記得這裡不是自己的地方而是張貴妃的延禧宮,胡善祥強壓下将要勾起的嘴角,面無表情的問道。
她參不參加秀女選拔和張貴妃有什麼關系?
“為什麼?”
她這邊還在苦惱着參選秀女的推薦人,沒成想早早被自己從名單上劃掉的漢王朱高煦就自己送上門來給了她這麼大一個驚喜,不過胡善祥還是沒忘記對方的不懷好意,帶着防備心的問道。
“或者說為什麼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