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令,先安排劉備,請劉備傳信駐紮樊城的趙雲,讓他帶兵作為先鋒部隊迎敵并誘敵深入。“不要赢,必須輸,輸了就逃。請趙将軍以減少我方傷亡為第一目标,而不貪圖斬獲敵人首級。歸來論功行賞,本軍師會考慮到這一點,必不會虧待他。如果趙将軍嫌這樣打仗打得不夠痛快,趙将軍可以多罵罵夏侯惇出氣。”劉備出列,恭敬接下令牌。
第二令,還是安排劉備:“将軍今日可引兵到博望山下駐紮,作為趙将軍的後援,但也一樣不能赢,仍舊是佯敗誘敵。明日看見敵軍,主公稍稍交戰,便佯敗棄營而逃;等到看見火起時,就立刻調頭殺一個回馬槍。回來論功行賞時,也以保全我方士卒為主,其次兼看斬獲敵軍數目。”劉備再次出列,恭敬接下令牌。
看劉備都乖乖聽令,關羽張飛等人自然不好再說什麼。
第三令,安排關羽和張飛:博望城的東北方向有山,名為豫山;西北有森林,名為安林,這兩處都可以埋伏軍馬。梁爽令關羽引一千兵馬往豫山埋伏,不要輕易動作,隻靜靜放敵軍過去,等到敵軍的辎重糧草都通過之後,看南面起火,再縱兵出擊,焚其糧草。張飛也引一千兵馬,去安林背後山谷中埋伏,一樣是等到看見南面火起時出擊,去博望城舊屯糧草處縱火。
第四令,安排劉備的養子和關羽之子:“關平、劉封可引五百兵馬,預備引火之物,于博望坡後兩邊等候,敵兵一到,就放火。火燒得大、燒得徹底,便好。”
第五令,安排糜竺、糜芳引五百兵馬一同留守縣城。
夏侯惇率兵抵達博望附近時,正值黃昏,忽然望見前面塵土飛揚,一衆軍士簇擁着中間一名白袍少年将軍殺上前來,隻見那小将身長八尺,氣宇軒昂,望之若天神下凡。
夏侯惇親自出馬陣前,大喝道:“來将通名!”
那面目清俊的小将故意為了激怒他,罵得特别髒:“爺爺乃常山趙子龍是也!盲都督,一隻眼,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此處省略不能過審的髒話若幹字)還不快快下馬投降!”眼看着把夏侯惇氣得像個燒紅了的茶壺,才策馬來戰。
二人馬上交戰數回合,趙雲佯裝不敵,轉身便逃。夏侯惇先前被他氣得快要發瘋,此刻早已殺紅了眼,能放他跑?必然是下令全速追擊。
趙雲率兵逃出去十多裡地,又回頭挑釁,把夏侯惇罵了一頓,罵得比上一頓還臭,倆人再過招幾回合,又假裝打不過,倉皇逃竄。夏侯惇又要追,副将韓浩拍馬上前去勸,提醒他當心埋伏。夏侯惇大怒道:“我還怕他埋伏?有埋伏我今日也必得滅了這小子!他爹的,氣煞我也!”
率軍追殺到博望坡,聽得一聲炮響,沖出來劉備。
夏侯惇認得劉備。
所以劉備上來就沒自報家門,直接開罵。
劉備在衆人面前比較注意形象,不太用髒字。他不用髒字地把不擅長罵人的夏侯惇罵了個狗血噴頭。
雖然梁爽并沒安排他罵。
夏侯惇氣得挺起長槍就刺,劉備雙劍格擋,繼續嘲諷:“嘿,你刺不着~你說可氣不可氣。我打不過你,可你也幹不掉我~你這準頭忒差,曹操老賊帳下都是些什麼人呐。啧啧啧……怪不得容不下我。曹操,不行。”劉備搖頭歎氣。
夏侯惇氣瘋了,劉備笑:“跟你打沒意思,我走了,你叫曹操來跟我打,他才有資格。你看看你,這仗打得,在天下英雄面前把曹操的臉都丢盡了。”說着,打馬便走。
夏侯惇要追,韓浩還想阻攔,說怕有伏兵,夏侯惇破口大罵:“你傻啊?劉備不就是伏兵嗎?給我追!今天不蕩平新野、活捉劉備趙雲我誓不為人!”
夏侯惇等人一路急行軍,進入博望坡時已經天黑。正值月末,月黑風高,副将于禁、李典等人越走越覺得不對勁:路越往南走越窄,遍地蘆葦和幹草,萬一對方用火攻,怎麼破?雖然劉玄德武功一般,但趙雲聽聞向來勇猛,今日連連敗退,實在像是演的……
兩人越盤越起一身冷汗,忙分開行動,李典去隊伍後面傳令減緩行軍,于禁去前面喊停夏侯惇。
然而一切已經遲了,等夏侯惇猛然悔悟準備聽勸的時候,忽然火光四起,後方傳來喊殺聲,前面趙雲又回軍趕殺。
曹軍四散奔逃,卻逃無可逃:左右兩邊是大火,前後各有敵兵。
老天似乎也在幫助劉備,夜風狂作,火助風勢,風助火威,博望坡刹那間燒成一片火海。
夏侯惇、李典、于禁各自逃竄。夏侯蘭、韓浩去救糧草,正遇上張飛。夏侯蘭被張飛一□□于馬下,做了俘虜,韓浩則奪路逃脫。
博望坡淪為曹軍的地獄,劉關張與趙雲在此處直殺到天明才收軍。
第二日淩晨破曉,第一縷陽光照耀在這片蒼茫大地時,天空盤旋的秃鹫放眼望去,隻見此處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新野的城樓上,秋夜的寒涼猶未被曙光驅盡,凝結在衣袍間。梁爽閉目而坐,靜靜等待命運的結果。
漸漸聽得遠處喧嘩由遠而近。
“夫人,”書童高洋道:“是劉将軍他們的兵馬回來了。觀其旗幟齊整,想必是大勝而歸。”
然而面前端坐的黃夫人卻并沒有流露出任何喜悅。
最初排兵布陣時,她一心想赢,一心想證明自己,直到看見兵士們列隊出征,她才忽然清晰地意識到:他們這是去殺人,按她的指令殺人。
梁爽忽然覺得可怕。她在現代時連小貓小狗都不忍心傷害,來到這漢末三國時代短短幾日,不知不覺間竟然就已經如此投入地去訓練别人如何高效率地殺人。
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環境……而她,到底要在這個環境裡做一個什麼樣的人?要保存多少人性?
反戰,至少現在來看,是不現實的。
可若要“以戰止戰”,這過程又實在是太過殘忍。“以戰止戰”到底要“戰”到什麼時候為止?戰到三國統一,天下就可以從此沒有戰争了嗎?
“一将功成萬骨枯。阿彌陀佛。”在現代時并不信佛的梁爽緩緩睜開眼看了看自己的雙手,随即合十,閉眸輕輕道:“我會盡我所能,盡快地終結這個亂世,以此作為我的贖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