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恭謹答道:“主公明鑒,蔡瑁匹夫,實在是小瞧了主公。主公眼界寬廣,怎會因蠅頭小利而任他利用。眼下蔡瑁看似可以依仗荊州的地利,但他才智遠遠不敵黃夫人,若主公不救他,荊州必為劉備所得,所以蔡瑁實則無依無靠,唯有投靠主公才能保全性命。主公覆信時可以給他兩條路選:要麼,現在就獻上荊州,以示誠意;要麼,就讓他先自行收複襄陽,再将襄陽獻與主公。”
曹操笑道:“文若以為,我不敢攻打襄陽、與黃夫人交手麼?”
“怎敢。區區女流之輩,不足以做主公的對手。且主公英明,既然有事半功倍之法,就絕不做事倍功半的事。”
曹操颔首:“好。便依文若之計,請文若為我覆信蔡瑁。”
曹操的覆信給荊州諸人兜頭潑了一盆冷水。此刻荊州人心惶惶,各自思變。
襄陽流民抵達荊州,蔡瑁閉門不納,已令諸将寒心,生出兔死狐悲之感;不知荊州會為曹操還是劉備所得,更覺前路莫測、未來茫茫。
論陸上交戰,蔡瑁雖然在衆人面前嘴硬,但卻不敢真的跟黃楚硬碰硬在戰場上相見。
主動攻打襄陽,不異于自尋死路。
他最多隻能依仗水軍防守荊州。他和張允等人最擅長調度指揮的水軍。
靠水軍,就能防住黃楚麼……?
蔡瑁忽然發現自己對這個小時候跳起腳來扇他耳刮子的小外甥女感到如此懼怕。
當初她在荊州時,他便該殺了她。可惜……
獻荊州于曹操的決定是在瞬間做出的。
蔡夫人對此沒有異議。劉琮雖然不忍放棄先父基業,但因謀士傅巽、蒯越、王粲等人皆大力贊成此事,分析利弊之後,隻得點頭同意。
幕官李珪出言反對,痛罵蔡瑁背叛先主,被蔡瑁令左右推出去斬殺。一時無人再敢反對。
隻是衆将心中百味雜陳:荊州也好襄陽也罷,原皆是他們随劉表出生入死打下來的地盤,現在竟由蔡瑁做主,輕飄飄地送來送去……
追随曹操并非不可,但他們總覺得曹操雖然人多勢大,卻未必能赢過黃楚。
但若真投奔劉備去,若劉備兵敗,他們再落到曹操手裡時,恐怕有蔡瑁、王粲之流在旁撺掇着,曹操不會留他們性命。
兩虎相争,百獸不知何去何從。看似處處有生路,又看似處處都有死亡的危險,夾在中間,最是難熬。
鄧義、劉先等人一咬牙,連夜攜妻小家奴投奔襄陽。宋忠等諸位将軍則繼續追随蔡瑁,等待曹操接收荊州。
他們沒能等來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