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85年9月4日18:00 | 翔龍母艦飛龍和智源宿舍 ---
在智源着手撰寫這篇新聞稿時,韓飛龍語氣嚴肅地告誡他,絕不能提及自己、腦機接口,或遠程操控機器人等軍事機密。
智源心領神會,但機靈如他立刻決定——要用一種别樣方式來吸引讀者!
他認定,“作為戰地報道,适當誇張對于吸引讀者眼球十分必要!既然不能提及飛龍哥,就讓我來大肆渲染一下“11号機甲指揮官”的英勇善戰吧!”
于是,智源濃墨重彩地描繪了11号機甲戰士在戰場上的每一個英勇瞬間,特别突出了它珍視自己人類戰友生命的各種感人細節。而整篇報道的情感高潮,無疑是它在最終選擇自爆時所展現的大無畏英雄氣概——智源精心為11号編寫了那句後來廣為流傳的“臨終之言”:“再見,我的兄弟們!不要難過,我,将浴火重生。”
當他把完稿遞給飛龍審閱時,小哥倆對視一眼,忍不住壞笑——這簡直是一個編織得完美無缺的“熱血故事”,連他們自己看完後,都被11号機甲的完美形象感動得不行!
然而,睹物思“人”,飛龍心裡還是不免後悔。
“嗨,我那11号機甲,可是費了我不少心思調教的!當初,真還不如換一台機甲去自爆呢!”
可是……話雖如此,他知道自己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
戰況緊迫,不容有失。他隻能派出最可靠的11号去執行這至關重要的任務。
自從父親将11号撥給他後,他們一起訓練了半年有餘。他一遍遍調整它的反應速度、機動模式、戰術風格,讓它能精準配合自己的作戰習慣,做到真正的默契無間。
11号曾是他的影子,是他隔空飛出的利刃,是他戰場上最信賴的夥伴。
然而,現在,它不在了。
121登星戰後,他開始時常夢見海瑟——夢見她在他懷中,那雙綠色的眼眸溫柔凝望着他。
他也經常夢見11号——夢見它孤獨的身影,義無反顧地沖進敵人的火力網。
透過10号機甲的視角,他眼睜睜地看着——11号的主動力系統燃起劇烈的火焰,随即在爆炸沖擊波中四分五裂,化作漫天碎片。
它的最後一條消息不停閃爍在他的頭盔屏幕上:
“韓上尉,任務收到。立刻執行。”
“保證完成任務!……再見了,飛龍。”
這句話,曾是多少次出現在他們的合練之中——每當11号陷入絕境,即将“Game Over”時。
那是因為,飛龍曾戲谑地教過它:“嘿,11号,挂掉之前,你可得對戰友們說這句話,那樣,他們就會永遠記住你!”
可是,這一次,它真的“Game Over”了。
這一次,不再是演習。
而他,也無法重啟場景,無法召回那個曾經朝夕相處的11号近衛。
每次夢境結束,他心頭總有一股淡淡的憂傷,揮之不去。
他常自嘲地想:
“我那一次,是不是腦機接口用得太久了?竟然變得這麼多愁善感!”
--- 2285年9-10月 ---
不出所料,《121登星破襲戰之11号機甲指揮官》一經發表,便立刻引起了巨大反響。
讀者們的短信如潮水般湧來,他們被智源細膩入微的戰場描寫深深震撼,紛紛表示自己仿佛親曆了這場驚心動魄的戰鬥。他們為11号指揮官的英勇與智慧所折服,更為它毫不猶豫地犧牲自己以保全人類戰友的壯舉而感動落淚。這位11号機甲戰士的事迹是如此的打動人心,它的形象被迅速制成海報,微縮模型,電影,動畫,廣為流傳。于是,這位11号機甲指揮官,竟真真切切浴火重生,成為空天軍史上第一位機器人戰鬥英雄——一個不朽的傳奇。
然而,飛龍和智源兄弟萬萬沒想到,這篇戰地報道不僅讓韓呈棟将軍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疲于應對接踵而至的質詢與調查,還意外引爆了一場席卷整個空天軍、規模空前的讨論——關于“智能戰鬥機器人的權利、責任與歸屬”!
它們,
是英雄,還是工具?
是戰友,還是炮灰?
是未來,還是隐患?
很快,這樣的讨論又從軍用機器人領域延伸到民用機器人,一場長達數月、覆蓋全社會的激辯就此展開。
長期以來,聯盟對機器人使用的定位都停留在“冰冷工具”這一層面。如今,一場席卷社會各界的激辯正在升溫:
我們該不該研發更高智能、擁有情感體驗的機器人?
它們會對我們當前的文明體系帶來怎樣的沖擊?會否颠覆人類主導的社會秩序?
它們是否會成為我們邁向星際文明的最佳夥伴,甚至是無法回避的必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