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南柯夢 > 第14章 第 14 章 詩兮樂兮

第14章 第 14 章 詩兮樂兮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皎皎道:“可能是因為有規律,比較好記。”

閣主道:“那還像昨天一樣,先練緩吹部分。筒音不好吹的話,就從宮音開始。”

皎皎道了謝,便逐音練起,閣主在一旁以手支頤,時不時指點兩句。如此練了約莫半個時辰,閣主從案上起身:“你天生氣息不足,之前上山時便發現了。箫對氣息的要求比較高,不過沒有關系,找對方法,還是很省氣的。今天就先練到這裡,換換腦子,教你寫詩吧。”

皎皎點點頭。

閣主将箫接過,放到架上:“你讀過不少書,應當也讀過很多詩,隻是沒有系統性地學過。其實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昨天教的是近體詩中的絕句。絕句有兩聯——嚴格來講不能稱‘聯’,不過為了表示格律上的統一,這裡先這麼叫。律詩有四聯,分别稱作首聯、颔聯、頸聯、尾聯。絕句可以對仗,也可以不對仗,如果要對,一般對在第一聯,若全詩皆對,反而會失去原本的韻味。律詩則是中間兩聯,也就是颔聯和頸聯需要對仗,其中頸聯的對仗要求工整,颔聯則可以寬松些。如何對仗,之後再細講。無論絕句還是律詩,每聯皆是兩句,分為上句和下句,也稱出句和對句。每句的平仄類型,是指第二、第四、第六個字的平仄。每聯上句和下句的平仄類型相反,叫作‘對’;下一聯的上句和上一聯的下句平仄類型相同,便叫作‘粘’。”

皎皎從懷中摸出寫着格式的紙。閣主見狀,回到書案處,将律詩的格式也寫了下來。皎皎仔細看了下絕句和律詩每句第二、四、六個字的平仄,道:“我之前看話本上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所以‘二四六分明’是對的,因為要滿足粘對規則,但其實并不是‘一三五不論’,五言是‘一不論’,七言是‘一三不論’。”又道:“除了這個五言的‘平平仄仄平’是第一個字也要論,還有七言的‘仄仄平平仄仄平’是第三個字也要論。”

閣主接着道:“這是比較嚴謹的那種,其實還有不大嚴謹的,比如拗救之類,這個以後再講。詩大多壓平聲韻,所以我也便隻寫了平聲韻的。格式各異,但原則上應該都不可以犯孤平,也就是說,一句之中,除了韻腳之外,不能隻有一個平聲字。有些位置上,兩仄夾一平,也叫‘犯孤平’。所以才會有‘平平仄仄平’和‘仄仄平平仄仄平’。”

皎皎道:“原來如此。不過為什麼大多數詩都是押平聲韻,而且不能犯孤平啊?”

閣主道:“詩樂不分家。平聲輕而悠長,仄聲重而短促。”

皎皎想了想:“是不是押仄聲韻結尾不好唱?”

閣主點了點頭,又道:“也不是不能唱,隻是唐朝時這類曲子比較少罷了。”

皎皎道:“那孤平呢?是不是因為隻有一個平聲,其它皆是仄聲,不好由仄轉平再轉仄?”

閣主道:“嗯,差不多,但也隻是在近體詩中會有這些講究,古體詩則沒有。這些以後再和你細說。不過,其實我說‘詩樂不分家’也不是很嚴謹,詩有歌詩,亦有徒詩。”

皎皎問道:“歌詩是什麼?徒詩是什麼?”

閣主解釋道:“歌詩入樂,徒詩則不必入樂。唐人詩篇大多為歌詩,可供傳唱。漢樂府,也是歌詩。不過子野總是感慨,說音樂比文字的壽命要短太多。很多詩,譬如樂府,當時傳唱不絕,可後世卻隻能見到文字了,近體詩和詞也是如此。”

皎皎不解:“可我看哀樂樓似乎還在唱。”

閣主道:“那是子野重新編的了,現在的人們已經不喜歡古時的曲調了。世事變遷,大多如此。”

皎皎見閣主感慨,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像他這樣的靈識,大概早就不知道經曆了幾世幾生。很多回憶,對于他來說曆曆在目,對于隻有一世記憶的人來說,卻隻是遙遠的曆史和泛黃的舊書,于是隻能接着問下去:“那徒詩呢?”

閣主笑了笑:“譬如楚辭,便是徒詩,‘不歌而誦’。杜甫的詩,也是徒詩。歌詩易于吟唱,寫的也大多是一些常見的題目,譬如離别,譬如相思,所以傳播甚廣。徒詩并不追求入樂,也不追求普适的情感,更多是寫作者自身的感受、見解、志向。當然,不管是歌詩,還是徒詩,最後都會不可避免地隻剩下文字,成為‘徒詩’了。”

皎皎點點頭,細細回味閣主說的話。

閣主卻是瞥見了皎皎手中的紙張:“比我昨天給你的多了兩張。是你寫的詩嗎?”

皎皎連忙呈上。閣主看到第一首時,莞爾一笑,複面轉哀戚,看到第二首時,卻是輕輕點了點頭,又笑着搖了搖頭。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