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中文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中文 > 君問歸期未有期 > 第42章 《君問歸期未有期》第四十二章鐘鼓

第42章 《君問歸期未有期》第四十二章鐘鼓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義萱擡眼見弘晝斜倚在護國報恩千佛禅寺,大雄寶殿月台前的寺碑旁邊,他身上的深藍色錦緞被風吹動,神情愉悅的朝義萱揮手。

“快過來,我們一起去殿内拜拜佛祖,以後你的妙緣觀就是它的鄰居,你要和這裡的神佛搞好關系。”

義萱身穿青色的道袍,站在千佛禅寺的門口,朝着寺内觀望,看到這個佛寺坐北朝南,面積非常的大,建築分中、東、西三路,好像是大覺寺的縮小的版本。

中路有影壁、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兩側有合角樓及配殿、配房。東路有六層殿。西路有四層殿,凹形祖堂,素心亭,和方形攢尖頂建築。

“我就不進去了,女子不能拜佛。”義萱用大清的法律拒絕

“誰說的,我就是想讓你來這裡的鐘鼓樓,登高看看京城的鐘鼓樓,以及京城的全景。”弘晝說出了真實意圖。

“算了吧,我的妙緣觀雖然小,但是我很喜歡,我回妙緣觀等你。”

說完義萱扭身帶着一個小道姑朝自己的妙緣觀走去,弘晝看到義萱敝帚自珍的樣子就覺得好笑。他搖搖頭隻好帶着自己的貼身太監福彩,跟着義萱的背影來到了妙緣觀。

妙緣觀和護國報恩千佛禅寺在同一條胡同内,妙緣觀靠近巷子口,這個巷子有個大小兩個石橋,正好在妙緣觀和護國報恩千佛禅寺之間。自從弘晝知道義萱在妙緣觀做主持,弘晝高興的都要飛起來了。

他給義萱準備好多的物資,同時把需要支援的物資清單,都一攬子發給各個京城王府,他再統一收集在一起。他的意思是大家不要送的重複了,他的熱情得到了那些喜歡義萱王爺們的喜歡。

更重要的背景是,現在婁近垣天天陪着雍正帝左右,還在紫禁城有了自己的的專屬屋舍。這個風向标,導緻京城的紛紛王族和朝臣都捐錢捐物。特别是和碩莊親王允祿,幹脆直接買下妙緣觀的地契作為了賀禮。

哪怕在朝廷勢不兩立的政治兩派鄂爾泰和張廷玉,他們跟着的朝臣都一起送來賀禮。一下子妙緣觀成了京城王公貴族,蜂擁而至燒香談道的雅聚園子,比那些青樓和賣酒的場地更是紅火。

弘晝追上了義萱,邁入了三重山門的妙緣觀,站在門口,撫摸着觀内時勅賜妙緣觀興建事實碑記碑,仔細的閱讀了碑文,

“這個原來是明朝真武廟,是明景泰二年二月重建後,賜名妙緣觀。”

義萱來到弘晝身邊一福後說,“我覺得甚好,不大不小。”

弘晝望着坐北朝南的妙緣觀建築緊緻有序,依次有山門三間,前殿三間,後殿三間及東西配殿各三間,該有的三清和神佛塑像都有了。

“大石橋這一帶寺廟多,剛才我們路過的寺院有崇陽庵、官邸廟、碧峰寺,胡同口有鐵佛寺,舊鼓樓大街北端有藥王廟,嘉慈寺、廣濟西寺。”

義萱想起在雍正禦書房看到黑蝴蝶的事後,雍正帝就不再讓自己守夜。再想到京城圖,妙緣觀對折線上的另一端,正好是雍和宮。那裡就像是黃教對雍正帝的護法,妙緣觀就像是道教對雍正帝的護法。義萱想,也許自己能夠化龍劫殺,所以雍正帝專門将自己駐守在妙緣觀。

義萱試探自己的好奇心,有些深意的對弘晝說,“你不覺得,這個妙緣觀和雍和宮,正好是在鼓樓大街的平行兩側,就像是蝴蝶翅膀的一左一右。”

弘晝望着義萱的杏仁眼的星光,裝作沒有聽懂她的話意。雖然他也是對雍正的把義萱放到妙緣觀做主持好奇,義萱才十四歲,怎麼就能是道觀的主持。

說是雍正帝的安排沒有特别吧,但和周圍的寺院建築規格比,這個妙緣觀大小隻是一個五髒俱全的麻雀,和義萱的年齡身份倒是符合。

“前鼓樓苑胡同一片都是鑲黃旗,在明代屬昭回靖恭坊,又稱孤老胡同,因胡同内曾有一養濟院而得名。”

“好啊,我也可以開展養濟的項目。”

“不行,現在你這裡是王族的福地,開展養濟項目,來的人員複雜,不适合。”

“那麼在舊鼓樓大街北端路西藥王廟,可以嗎?”

“不錯,藥王廟出面可以,你可以合縱連橫,和這裡的寺院一起開展濟養項目。”

“我再想想吧,畢竟我是道姑,和崇陽庵堂的尼姑倒是可以合作。”

“不好,等我想想再說,現在你要先把城内王族家眷,燒香祈願的項目開展起來。”

“也對,可是我太小,不喜歡做送子娘娘的那些祈願。”

“呵呵,也對,那你就發平安符紙。”

“對啊,這個我擅長。”

“既然你不願意去報國寺,那麼我帶你去鐘樓登高看看京城,同時可以聽鐘聲。”

“可以嗎?”

“可以,我同管鐘樓的禁衛軍頭目說一聲,你等着,我馬上回來。“

不久義萱和弘晝就在一個侍衛頭目的帶領下,登上了鐘樓高處瞭望。站在鐘樓高處,京城的空間感一下子明晰起來。弘晝作為京城的當家王子,出口成章的給義萱介紹鐘鼓樓附近景色。

“當初劉秉忠在規劃元大都時,所有的街道都設計得橫平豎直,如棋盤般規整。但在什刹海畔他卻遇到了難題。”

義萱順着弘晝的手,看到四方格經緯線編織的北京城内建築,到了什刹海從西北向東南斜卧在京城的北部。碧波蕩漾什刹海水域,北岸是沿着水的走勢開辟出的一條斜街,等于硬生生地開辟出一條直街。

“劉秉忠在統觀全局後在這裡做了變通,在什刹海北岸畫下了一筆斜線,順着水域的走勢,依着漕運碼頭建了一條斜街。”

義萱站在鐘樓上,看着繁華的斜街與鼓樓前後連成一片。沿街酒樓、歌台、茶肆林立,米市、面市、皮毛市、緞子市連綿不斷,京城各色人等紛至沓來,摩肩接踵,車輛熙來攘往,好不熱鬧。

“怪不得這裡寺廟這麼多,原來是人氣聚泉眼。”

“說的好,斜街的北邊曾建有金兀術的宮殿,是元代翰林國史院。你說的不錯,從這裡看,鐘鼓樓是蝴蝶的身子,妙緣觀一帶和雍和宮真的像是一對蝴蝶的翅膀。”

“呵呵,你也這麼認為。”

“四百多年過去了,可惜什刹海水面變小了,鼓樓西大街不再臨水。”

“當!”

“當!”

鐘樓上幾十噸重的響銅鑄成大鐘敲響,聲音醇厚綿長。義萱和弘晝都不由的捂起了耳朵,耳膜呼呼作響,仿佛心髒都要被震出來。

“怪不得城内外十餘裡均可聽到,這個鐘也太大,太洪亮。”義萱吐槽。

“這個鐘鑄有鐘娘娘傳說。”弘晝眼神有趣的看着義萱,仿佛義萱就是另一個鐘娘娘的化身。

“就是凄美的傳說?”義萱明白弘晝的玩笑,故意轉移論調。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