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雍王朝,自太祖皇帝開國以來,已曆經數代。當今陛下年号為 “永泰”,乃中興之帝,在其統治下,一改先帝時期紛亂朝堂,勵精圖治,大雍國力昌盛,疆域遼闊,四方來朝。然而,表面的繁榮之下,卻也潛藏着諸多危機。邊疆地區,常有外族侵擾,烽火不斷,雖有像趙淩霄這樣的忠勇之士戍邊衛國,但戰争的陰雲始終籠罩着邊境百姓。而在朝堂之上,各方勢力錯綜複雜,黨争不斷,一些官員貪污腐敗,中飽私囊,導緻民生問題日益凸顯,在這樣的國情之下,大雍急需一批清正廉潔、有能之士來整頓朝綱,維護國家的穩定與繁榮。
趙淩霄身着嶄新的官服,那官服的黑色衣料在秋日的寒風中顯得格外凝重。他身姿挺拔如松,站立在大理寺的大門前,宛如一座不可撼動的山峰。腰間懸挂的佩劍,劍柄上鑲嵌的寶石在微光下閃爍着寒芒,彰顯着他武将的身份。他的臉龐堅毅而棱角分明,常年的邊塞風沙在他的臉上刻下了一道道痕迹,那是歲月與戰火留下的印記,使得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為成熟穩重。他的雙目深邃而明亮,猶如夜空中閃爍的寒星,透露出一種堅定與果敢的神情。眉宇間透露出的邊塞風霜,不僅僅是歲月的磨砺,更是無數次戰鬥洗禮後的堅毅,讓人望而生畏,卻又心生敬佩之情。
此次趙淩霄并非普通的任職,而是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空降成為大理寺的二把手 —— 大理寺少卿。這一任命在大理寺内部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面對各方的質疑與期待,他沒有絲毫退縮,而是以更加堅定的信念和決心,準備迎接未來的挑戰。在這春寒料峭、風雨欲來的臨安城中,趙淩霄踏入了大理寺的大門,開啟了他人生的新篇章,也為這看似平靜的朝堂,帶來了一絲新的變數。
大理寺内,莊重肅穆,往來的大小官員步履快速,手中握着文案卷軸,一派繁忙景象,對陌生面孔的趙淩霄也是有些好奇,有些想到最近的傳聞,站直身子,施了一禮,趙淩霄也還禮示意。待被引到廳内,便聽到一陣腳步聲傳來。
“你便是新來的大理寺少卿趙淩霄?” 一個沉穩的聲音響起。
趙淩霄下意識地轉頭看去,隻見一位中年男子正闊步走來。那男子身着一襲深紫色官袍,官袍上用金線繡着精緻的雲紋圖案,彰顯着不凡的身份地位。他面容嚴肅,臉上的線條猶如刀刻一般,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眼神更是犀利無比,仿佛能看穿人心底的一切想法,讓人在與之對視的瞬間,便心生敬畏之意。
趙淩霄心中知曉,能有這般氣度與穿着的,定是大理寺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不敢有絲毫怠慢,連忙整了整衣衫,上前一步,拱手行禮,姿态恭敬而謙遜,朗聲道:“在下趙淩霄,見過大人,敢問大人是?”
“本官乃大理寺卿林正。” 男子微微點頭,目光在趙淩霄身上停留了片刻,那眼神裡似有審視,又似帶着幾分早已對他有所了解的意味。他身為大理寺卿,乃是這大理寺的一把手,掌管着諸多刑獄案件的審核與決斷,平日裡對大理寺的人事變動自是格外關注。對于趙淩霄這位從邊疆空降而來,即将擔任大理寺少卿,林正早就聽聞了不少消息。知道他在邊疆戰功赫赫,武藝超群,是個有勇有謀的人物,隻是未曾在大理寺這等處理刑名律法的地方曆練過,心中難免對他既有幾分期待,又存着些許疑慮。
林正緩聲道:“趙少卿,你初來乍到,或許對咱們大理寺的事務還不甚熟悉。但既入大理寺,當勤勉為公,不可有絲毫懈怠。這大理寺,關乎着朝廷律法的公正施行,關乎着天下百姓的冤屈能否得雪,責任之重大,想必不用我多言,你也應當知曉。”
趙淩霄恭敬地垂首聆聽,待林正說完,他擡起頭,目光堅定地看着林正,抱拳行禮,語氣誠懇而鄭重地說道:“大人所言極是,趙淩霄定當牢記大人教誨。我雖出身軍旅,過往多與刀槍為伴,對這律法之事的确尚欠火候,可我定會竭盡全力去學習,去熟悉,定不辜負大人與朝廷對我的期望,定要在這大理寺中為偵破奇案、維護公義出一份力。”
林正微微皺眉,似乎是在斟酌着接下來的話語,少頃,他接着說道:“嗯,有此決心自是好事。你既為少卿,往後這大理寺内諸多案件的勘查、審訊等事務,都需你多費心。平日裡,你要多與寺中的各位同僚溝通協作,他們皆是熟悉律法、辦案經驗豐富之人,你可向他們多多請教。還有,當下咱們大理寺手頭上就有幾樁棘手的案子,亟待解決,明日你便先跟着王主事,去熟悉熟悉那幾樁案子的詳情,盡快上手,也好讓衆人看看你趙少卿的本事。”
“是,大人!” 趙淩霄再次恭敬地應道。
趙淩霄見過大理寺卿後就離開了,大理寺身為三司重地,事務确實繁忙,林大人談話期間,幾波人來找,趙淩霄見機告辭,林大人指了身邊的推官劉大人帶着趙淩霄熟悉各班房後,又引着趙淩霄到了自己的辦公之處。
趙淩霄方入内,果然看到張虎和青兒已經将各類文書擺放整齊,心思靈活的青兒甚至規制了一個單獨隔開的廂房,便于其制藥及其他事情,兩人看到趙淩霄,笑着上前打招呼,趙淩霄對兩人安撫一笑道:“可是都安頓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