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國子監的雕花窗棂,絲絲縷縷地灑在教室裡,像是給這方空間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幔。蘇墨言站在講台上,面前攤開着一幅《九色鹿經圖》的摹本,那畫卷在陽光的映照下,色彩愈發顯得古樸而神秘,引得學子們圍坐四周,眼神中滿是好奇與期待,仿佛那畫卷裡藏着一個能打開神秘世界大門的鑰匙。
“今日,我們來解讀這幅古老的《九色鹿經圖》。” 蘇墨言微笑着開始了講解,他的聲音清朗溫和,在教室裡緩緩傳開,如同涓涓細流,流淌進每一個學子的心田,“你們看,這圖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這九色鹿,它渾身毛色絢麗多彩,猶如天邊的彩霞落入凡間,可它所象征的,卻遠不止是外表的美麗,更代表着善良與正義。而旁邊的國王,身着華貴服飾,頭戴王冠,手中握着象征權力的權杖,代表着權力在這故事中的角色。至于那個告密人,眼神狡黠,神色間透着貪婪與算計,無疑是貪婪與邪惡的化身。這裡面蘊含着深刻的佛理呀。”
一位學子舉起手來,眼神中透着求知的渴望,問道:“先生,這佛理是如何體現的呢?還望先生為我們詳細講講。”
蘇墨言微微點頭,拿起一支筆,指着圖中九色鹿救起溺水人的畫面說道:“你們瞧,九色鹿出于慈悲之心,在他人溺水危難之時,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将其救起,而且事後并不圖回報,這便是善有善報的體現啊。而那告密人,因心中被貪婪填滿,竟向國王告密,妄圖捕獲九色鹿獲取财富,此乃惡念作祟。可當國王知曉真相後,正義得到伸張,惡人受到了應有的懲罰,這便是因果輪回,世間善惡終有報的佛理展現呀。”
衆人聽了,紛紛點頭,似有所悟。這時,又有學子問道:“先生,這壁畫的構圖好生奇妙,您給我們說說這其中的門道吧。”
“此圖以連環畫的方式橫向展開,從左至右,情節分段描述,緊密嚴湊,宛如一篇徐徐展開的故事長卷。” 蘇墨言沿着畫面比劃着,邊說邊引導學子們的目光沿着畫卷移動,“你們瞧,先是從九色鹿的出現開始,它身姿矯健,毛色璀璨,在山林間悠然自得,随後便是救人的情節,溺水之人在水中掙紮,九色鹿奮勇相救,畫面生動而逼真。接着便是告密等一系列情節,一直到中間結束,布局獨特,環環相扣,讓人能清晰地順着畫卷了解整個故事。而且畫家運用了凹凸法渲染人物形象。”
蘇墨言拿起一支筆,模拟着繪畫的動作,進一步解釋道:“就像是用深色的岩彩從邊緣往中間進行暈染,越到中間顔色越淺,最中間的部分呢,用白色的蛤粉來點染,如此一來,人物形象的體積和空間感就巧妙地表現出來了。你們看這人物,形象造型質樸、單純,色彩濃厚、豐富,神情表現突出,臉部稍顯圓潤豐滿,溫和甯靜之美盡顯,可見畫家在塑造過程中傾注了真情實感。同時,這凹凸暈染法加上構圖靈巧,勾勒的線條猶如鐵絲般勁拔有力,簡單而有力量的線條讓畫風有了一絲嚴峻之感,更增添了故事的莊重與神秘。”
這時,一位學子站起身來,目光中透着思索的光芒,說道:“先生,我覺得這構圖所表達的主題還有另一種解讀。國王雖然一開始被告密人蠱惑,但最後他改正了錯誤,這是否意味着權力也可以被正義引導呢?畢竟國王擁有着至高無上的權力,卻能在知曉真相後,摒棄錯誤,站在正義的一方。”
另一位學子卻微微皺眉,反駁道:“可國王最初的行為差點導緻九色鹿被捕獲呀,這難道不是權力的濫用嗎?他僅憑告密人的片面之詞,就下令去捉拿九色鹿,全然沒有去探究事情的真相,若不是最後真相大白,九色鹿恐怕就遭了殃,這足以說明權力一旦被錯誤運用,會造成多麼嚴重的後果呀。”
書院裡頓時熱鬧起來,大家各抒己見,你一言我一語地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有的學子支持前一種觀點,認為國王最後的轉變體現了權力可被正義引導的積極一面;有的則站在後一種立場,強調權力濫用帶來的危害。蘇墨言微笑着站在一旁,靜靜地聽着學子們的讨論,不時點頭表示認可,或是給予一些引導性的話語,讓這場思想的碰撞更加深入。
忽聞鐘磬悠揚,其聲清越,悠悠然于庠序間回蕩。諸學子方從論道之興中回過神來,雖意猶未盡,卻也隻能徐徐起身,相繼離席。他們的背影,仿若還帶着對适才高談闊論的留戀,一邊款步而行,一邊與身旁同窗低語。
蘇墨言不慌不忙,将畫卷緩緩收起,待畫卷卷成一軸,她又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入特制的畫筒之中,那畫筒以沉香木所制,紋理細膩,古色古香,與畫卷相得益彰 。
一切安置妥當後,她才輕輕起身,眼中還留着幾分對畫作的回味。
就在這時,一位學子走上前來,神色有些猶豫,欲言又止的樣子。蘇墨言察覺到他的異樣,停下手中的動作,溫和地問道:“子固,你可是還有什麼疑問?”
叫子固的學子微微低頭,似乎在組織着語言,片刻後才擡起頭看着蘇墨言,問道:“蘇先生,我有個問題。您今日所講的這些故事,是真的嗎?世間真的有輪回哲理嗎?我這幾日心中一直為此事糾結,聽聞先生所講,更是困惑不已。”
蘇墨言看着他,目光中透着理解與關切,輕聲說道:“這故事雖為傳說,但其中蘊含的哲理卻值得我們深思呀。輪回之說,信與不信,在于個人的體悟。你為何會有此疑問呢?不妨與我講講,或許說出來心中便能暢快些。”
子固皺着眉頭,臉上露出一絲苦惱的神情,緩緩說道:“我近日遭遇一些事情,看到身邊之人,有的為善卻未得善報,有的作惡卻逍遙自在,感覺世間善惡難辨,聽聞先生所講,心中不免困惑,這因果輪回到底存不存在,我實在是想不明白啊。”
蘇墨言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善惡有時雖在一念之間,但公道自在人心。你若秉持善念,行事無愧于天地,即便當下未看到善果,可那善的種子已然種下,終有發芽結果之時。至于那些作惡之人,或許一時得意,卻逃不過良心的譴責,更逃不過天理的審視呀。你莫要因一時所見,便對善惡因果産生懷疑,隻要堅持本心,自會找到答案的。”
與子固聊了一會兒後,蘇墨言告别離開。他将畫卷小心地收好,腦海中還萦繞着子固的那些問題,微微皺眉,似在思考着世間善惡因果的複雜謎題。不過,很快他便調整思緒,帶着繪畫,朝着蘇無憂所在的學堂走去。
一路上,行人來來往往,街邊的商販吆喝着售賣各種商品,有新鮮的瓜果蔬菜,有精巧的手工藝品,還有熱氣騰騰的小吃,充滿了生活的煙火氣。那此起彼伏的吆喝聲,讨價還價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曲獨特的市井樂章。
當他走到離學堂不遠的一處廣場時,發現那裡圍聚了不少人,人群中央是一排排熱氣騰騰的大鍋,陣陣米粥的香氣和肉香飄散在空中,引得過往行人紛紛駐足觀望。原來是大善人林公正在開倉救濟窮人。隻見林公身着一襲素色長袍,面容和藹,親自指揮着下人從馬車上搬下一袋袋糧食,還細心地叮囑他們要注意秩序,确保每個前來的窮人都能領到足夠的粥米和肉。那忙碌的身影在人群中顯得格外親切,他的每一個舉動都透着真誠的善意,讓人不禁心生敬意。
蘇無憂正站在學堂門口,眼睛亮晶晶地看着這一幕,小臉上滿是敬佩之情。看到蘇墨言來了,他立刻蹦蹦跳跳地跑過來,一把拉住蘇墨言的衣袖,興奮地說:“師父,您看,林公真是個大好人,我們也要像他一樣幫助别人。”
蘇墨言看着蘇無憂那純真的模樣,心中滿是欣慰,微笑着摸摸他的頭,說道:“無憂說得對,林公的善舉确實值得稱贊。這世上,正因為有像林公這樣心懷慈悲之人,才能讓許多苦難之人得以度過難關呀。”
這時,林公也看到了蘇墨言,便停下手中的活計,走過來打招呼:“蘇先生,您也來啦。”
蘇墨言拱手行禮,恭敬地說道:“林公,今日之舉真是善莫大焉,您的善心定會福澤衆人。在這世道艱難之時,您能如此持之以恒地行善,實在是難能可貴,猶如黑暗中的明燈,給衆人帶來希望啊。”
林公笑着擺手,一臉謙遜地說:“哪裡哪裡,不過是盡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罷了。這世上苦難之人甚多,我不過是做了些力所能及之事,希望能緩解他們一時之困,算不得什麼大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