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上元日,還未入夜,火樹銀花,紛繁熱鬧。
長巷街市,擺滿了各種攤子,吆喝叫賣聲不絕于耳。
王嬷嬷懷裡揣着彩雲錦,穿過人群,拐進西街邊的一條小巷。
遠遠就看到一醉漢癱倒在屋外門檻上。
“混賬東西,你又去哪讨的酒來喝,還喝得這般醉?”王嬷嬷一邊大罵,一邊攙扶着醉漢的胳膊往屋裡走。
“當家的,不是我說你,這大白天的,活也不幹,就這般不管不顧的一味飲酒,這要被府上的人知曉了,怕是連這采辦活兒都沒了。”
王嬷嬷嘴上念念叨叨,可手上的活還是沒停,擔心會污了剛拿回的料子,趕忙放在女兒的房裡,才把醉漢安置好。
王嬷嬷的丈夫乃是甯國府裡負責廚房的采辦,卻一味的迷上了飲酒,好幾次因着貪嘴吃酒誤事,得虧府上的王妃心善,沒讓人給遣走。
她的女兒如今也是在府裡做些針線活,平日裡也是忙得鮮少歸家。
看着毫不知上進的丈夫,她心裡也是難過,自個過得不好也罷,但是一想到女兒,年歲漸長,難不成也要如同自己這般,配個府上的小厮仆人,這般毫無盼頭的過一輩子嗎?
不,她的女兒資質并不差,萬萬不能走自個的路子!
-
皓月當空,華燈初上。
大街小巷的燈飾如同群星,處處皆是燈火通明的繁盛景象。
盛京中,最繁盛的當屬臨近護城河的長安大街,酒樓各處絲竹奏樂,笙歌曼舞,吃酒的聲音,嬉笑怒罵的聲音,人群湧動嘲雜的聲音,胡亂交織在一起。
“和豐樓”的最頂層,這可是京中觀賞夜景最好的一處。
酒樓的一廂房裡正是李東赫,招呼着朋友在此飲酒作樂。
正起興時,席上一身着紫衣長袍的男子說:“東赫兄,上回聽聞你被家中人勒令不得外出,我們還十分的擔心你可是遇着什麼事情了,怎今日可得閑邀我等相聚?”
不提還好,一說起這事,李東赫心裡不免把自個的妹妹李秋瑤訓斥一遍。
因着李秋瑤出的主意,引得他私下尋崔嫣然,誰料此事不成,無端被不知何處冒出的人給打一遭,還被那不好相與的裴知瑾捉着不放,告知自個的父親,一一抖露了他好些藏着掖着的事兒。
父親大怒,責罰他于家中不得出入,悶得他大半個月。
今日上元佳節,得虧母親好言相勸,他才能出門。
李東赫站在窗台邊,看着遠處熱鬧非凡的夜色,不知怎的竟然想起了那夜昏迷中的崔嫣然。
-
“绮羅鋪”。
伴着油燈,婉娘坐在櫃台前算賬。
崔嫣然看着她這般勤快,實在不忍心,勸她回去歇一歇。
“東家,今乃是上元節,夜裡正熱鬧,不如去瞧瞧,我待會把賬目理清後就回去。”
崔嫣然奈何不了,便與竹苓、季聞禮一同到街市上看看。
夜幕降臨,樓道、街邊、店鋪皆點亮了各色燈飾,長街上擠滿了人。
酒樓茶肆裡人滿為患,街上馬車、人群如流水般絡繹不絕。
崔嫣然邊走邊看,心中贊歎不已,盛京的上元節可比蜀地的熱鬧多了。
護城河邊的巷口處,擠滿了人群,攤位邊上擺着各式的燈籠,皆在猜燈謎。
“姑娘,可有看中的,猜着了即可把燈籠取走。”攤位老闆在大聲的吆喝。
崔嫣然看着躍躍欲試的竹苓,那份喜悅的心情把她感染了,趁着節日的氛圍,她的心情也開朗起來,轉頭看向攤位上的燈籠。
淺黃色的嫦娥月兔式燈籠吸引了她的目光。
“姑娘,你瞧,那個月兔當真好看!”
老闆一聽,笑道:“姑娘好眼力,這個燈籠可受歡迎,如今僅剩一個了,可要試試猜燈謎。”
隻見月兔燈籠底下懸着一燈謎“陽春不與花争舞”。
崔嫣然凝思苦想了好一會,但依然是無所得,要知道她其實并不擅長于詩詞。
身旁的竹苓卻是一臉期待的望着她,一時不忍打擊,唯有嘗試看看,“冬雪不與……”
略微難為情的,實在是無語言對。
“金秋不與葉同飄。”
一旁默默無聞的季聞禮說出了謎底詩句。
此言一出,驚到了衆人。
崔嫣然轉頭一看,愣住了,不曾想到季聞禮也是滿腹經綸的,相比之下,自己微妙感到局促。
“多謝了。”
“無妨,崔姑娘若是有看中的,讓我試試,看看能否取得。”
或明或暗的夜色,鑲嵌着迷蒙的燈籠,令此時的季聞禮增添了與平日不一樣的氣息。
夜色下的季聞禮,雪衣黑發,謙和溫潤,如同清雅矜貴的世家公子。
崔嫣然遲疑着,問出了一直藏于心底的話語:“你可是哪家的世家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