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2025
感覺都差不多了。
要整理的東西都比較清楚了。
寫作技巧這一塊每天都在想劇情怎麼寫,于我而言最難的是根據情緒錨點寫故事。
因為很重的死了人的這股悲傷與求而不得,跟讀者要的蘇爽甜還是不太能夠搭鈎。
但我想,組織劇情最核心的東西就是打信息差,不論是下鈎子還是期待感的設置。
我沒想好我要寫一個什麼故事,技巧也隻是浮雲。
最近拉片。
還是很有感觸的,特别是信息差。
影視劇可以通過光影色,演員美貌與演技進行加成,讓觀者代入。
但是文字這一塊兒,利用死人的沖突危機來讓讀者代入,怕是不行。
能打的牌太少了。
但還是有點感悟,看了幾部電視劇,對于寫高潮戲,還是蠻有感觸的。
第一還是主題。
我翻了數部電影,啥都看。
有災變異類,偏重于行動——類似于劇情流。
也有懸疑驚悚,也有自我成長跟某些很特别的象征意義的電影。
也有愛情故事。
每部電影,看點不同。
利用的故事元素也不同。
但大多數電影的色調,都非常一緻。
如果把色調類比為小說中的文字氛圍——我就隻能夠體會到這個畫面的故事情緒。
它很複雜,情緒很重。
我研究主題,研究技巧,就是想把這段情緒傳遞出去。
組織故事框架,形成文字故事章節,輸出,讀者看到,産生跟我一樣的情緒。
但文字跟影片,有壁。
相當于這樣子的區别。
文字寫:她哭了。
電影畫面中光影色,演員演技加成,視覺化……全方位呈現她哭了的效果。
我的文字就隻有三個字:她哭了。
就挺搞笑。
所以怎麼利用文字點對點信息傳遞,還能不搞我的故事情緒,寫我喜歡的cp劇情,還要有虐,就好難好難好難。
但我想第一步就是掌握類型文的看點。
先得懂人家看什麼,喜歡看什麼。
我們先說話,才可能有繼續看下去的欲望。
有了情緒錨點,了解了類型片的看點,我到底怎麼寫高潮戲呢?
今天看一部電影【裂縫】的解說,突然又對主題下的高潮戲有了點了解。
我讨厭說教,但這部電影的情緒與氛圍非常吸引我。
雖然劇情不咋樣,故事也很簡單,可針對主題的诠釋跟我之前看某本技巧書時用到的法子挺像??
我想一下。
影片講述了一個貴族女校的老師裝模作樣領導着貴族女校的學生,她碰到了跟自己身份地位見識完全不同的貴族女孩子,她靠近她,然後殺了她,然後她被女校驅逐,最終露出了怯懦的本色。
我依稀記得解說中大概十六七分鐘時,女主角說什麼最重要,欲望最重要。
但事實上女主角的身份是什麼呢——她表面上是旅行過各個國家的光鮮亮麗的美女老師,可她的一切都是假裝的,她沒去旅行過,所有她呈現在簇擁她女孩子面前的東西,都是假的。然而進入這個學校的新女孩卻是完完全全的貴族小姐。
就實在太意外了,我以為這是個救贖向的故事。
哪知看到半途女老師突然對女學生動手開始搞百合………………
好,打止。
就背景設定在主題的诠釋上對我很有啟發。
它的主題是欲望,但是它的背景設定跟欲望直接沖突——封閉式的貴族女子學校,床頭櫃不能放超過5個物品的東西。
我想應該這麼設置:
就我寫缺愛的主角——反而應該是把他放在充滿愛意的背景裡,這樣跟他的心理直接沖突,我也不必搞什麼打打殺殺,寫主角生死一線的危機什麼什麼的。
這是主角個人内心的沖突設置。
寫惡魔完全不知道怎麼寫……生死一線的危機沒啥用,我看着惡心。
就主角的處境上是從他的心理上壓抑了。
再是主角内心欲望的設置。
我覺得這個起始點也很重要。
我看頭文字d感覺到主角對于他人狂熱愛好塞車的不解跟懵逼,到後來,他主動跑去跟人賽車……
我特别想搞懂的就是這一塊兒怎麼寫。
這部電影:一個表面高傲内心空洞虛僞的女主角,她其實什麼都不懂。
就分析一下:對内,她表面上說着一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是欲望,但她其實不敢面對欲望,在解說裡我看到她出去買個面包都戰戰兢兢,目光躲躲閃閃,她根本就沒出去過女校!沒有勇氣。
就拿這個欲望的層次來說一下……
對内,她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
對外,也不敢面對真實的世界。
就當處在這樣一個處境中的有複雜心理的人物是最吸引我的!!
當女孩來臨,她被壓抑到心理,産生了某種危機感。
當女孩遇到危險,哮喘發作,女主角帶着女孩去到房間,女主角開始親吻,做更加過分的事。
這件事被旁人目睹,女主角說的話我印象非常深刻,她說謊,說女孩準備散播對她不利的謠言,把她驅逐出校。
我感覺這個人物非常矛盾,她明明喜歡女孩,卻故意诋毀女孩。
我的主角裡,也有這樣複雜矛盾的心理存在。
這個畫面相當于是電影的後半部分中點了……
就這種複雜的心理描述過程,那種情緒的堆積……經過了漫長一部分時間的。
所以也就牽涉到小說開篇,不管内心多麼複雜的人物。
讀者永遠隻能通過文字來了解你故事世界的冰山一角。
不要試圖寫全。
好像說了也沒說??
這個劇本的沖突有兩重:
1,女主與自我内心
2,女主跟女孩
其他一些附加的沖突包括女主角跟學生頭子,女主角跟學校等等等,都是推進情節發展的次情節。
在我的故事裡,配角就是配角,絕對不能夠超過情節本身。
我必須用劇情來诠釋人物的心理變化,不能直接解說。
嗯,還有,找準故事情緒不意味着找到故事本身。
……
女孩女主的沖突貫徹了整部電影。
女主角光鮮亮麗,女孩們都崇拜她。
真正的貴族女孩來到,女主角躁動不安,心神不甯,甚至扣押了對方的明信片。
女主角試圖接近,被拒絕。
三番五次後,最終,女孩哮喘死亡結束了女主角跟女孩間的沖突。
這是一段情感關系變化。
有好感——我殺死你。
就我的故事,男主角最初的心理狀況到底是如何呢?
我反正摸不清楚。
但我有啟發。
既然知道他空洞虛僞,渴望愛不敢愛,他的狀态大概是個裝裝的樣子。
或許他的表面輪廓是非常和藹的好哥哥。
我以為我對人物的心理狀态與渴望摸得很清楚了。
我深挖他了,但其實沒有,就是我挖得不夠深。
我記得遊行容傾相處的過程裡的确提到過嫉妒的心理在裡面。
我得好好想想人物本身立足的背景是什麼才行。
我以為我足夠了解人物,但其實沒有。
我隻能夠抓得住他某段複雜的心理,但抓不準故事開端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