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到底是要延續那個夢境的結局嗎?那個關于弄珠的替身故事。
八年時間彈指一過,依舊白皙美麗的弄珠卻是仍沒有子嗣,那時的天子陸正舟憐她深宮寂寞,便将何采女的兒子交由弄珠養育。
何采女與弄珠一同入宮,這八年來,陸正舟甚少到她宮裡去,但她于子嗣一事上實在是命好,陸正舟分給她的那少的可憐的寵幸,都能使她收獲一子。
弄珠為何采女的兒子取名為恒。從這一點來說,她到底是喜愛他的。
關于子嗣上的煩憂,陸正舟幫她解決了。剩下的,弄珠的煩心事,就隻有她那頑劣的小弟,煦明。
從前弄珠在家時,煦明是個乖巧的孩子。但這些年來,家中條件好了,他卻不再聽話,學問武藝俱放下了,日日鬥雞走狗,處處以國舅爺自居。京兆府尹數次找上門來,各方面權衡下,到底是看在沈貴妃的面子上高高舉起,輕輕落下。
直到有一日,煦明被人打死了。
殺人者守在屍身旁,手中提着的匕首不停地向下滴血。那時正值夏日,天熱,很快便有蒼蠅循着味兒撲在了屍體上。
在宮中的弄珠乍聞消息,氣急攻心下竟當場暈了過去。
再醒來時,陸正舟就守在她的床邊。
弄珠淚如雨下,咬着牙問:“誰,是誰殺了他?”
自有陸正舟身邊的親信内侍替他回答,“殺人者是個女子,行兇後并未直接逃跑,如今人已在金吾衛獄中了。”
弄珠捂着心口,又問:“為何殺人?”
内侍回答地頗為流利:“聽坊間百姓說,那女子同沈家少爺有些誤會,言語争執一番後,從腰間摸出匕首來,一刀就刺入了沈家少爺的胸膛,一擊斃命。”
弄珠的眼淚流的更兇了。
她鬓發散亂,伏在被上大聲哭起來。這樣的哭法自然是毫無美感的,卻也顯露出真正的哀痛來。她哭到最後,死死握緊拳頭,道:“陛下,殺了她,殺了她為我弟弟償命!”
“嗯,好。”陸正舟沒有猶豫地同意了。
然而秋後問斬的聖旨發下去的同一天,皇後卻是急急找來,同弄珠見了面。
且皇後不是來勸慰的,而是來委身求情的。
起初弄珠還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皇後娘娘,你再說一遍。”
皇後神色甯靜:“我說我是來向妹妹求情的。阿蘊是我娘家姑母的義女,這一次特地是來看我的。她誤殺煦明事出有因,煦明當街強搶民女,不尊王法,不守禮制,阿蘊是基于義憤。縱使有錯,但罪不至死。”
好一個基于義憤。弄珠冷笑:“我知道的不多,但殺人者償命這個道理還是清楚的。莫說煦明無辜,即使他真的有錯,誰殺了他,誰就得給我弟弟填命。”
皇後沉默半響才說:“既然妹妹主意已定,那我就不多費口舌了。隻是,我也要告訴貴妃娘娘,阿蘊的命本宮保定了!”
弄珠決然站起身來,“是嗎?那我們就隻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就依貴妃所言。”
待人一走,弄珠當即改換衣裝,手持陸正舟曾贈予她的出宮令牌,前往朱雀門離宮。她摩挲着令牌上的紋路,這塊令牌是在受寵後的第一年上元節上,陸正舟贈予她的。
此令牌如同陸正舟親臨。
弄珠從未使用過它,潛意識裡總覺得這樣的令牌應該在關鍵時刻使用。
而現在,就是關鍵的時刻。
她手持令牌,一路暢通無阻地出宮,沿着宮道進入金吾衛獄。在幽暗的囚室中見到了那個名叫阿蘊的殺人兇手。
弄珠立在欄外,向囚室中央背對自己而坐的女人冷冷出聲,“你就是阿蘊。”
那阿蘊聞聲回轉過頭來,借着光線,弄珠瞧清她面容的一刹,冷意竟從腳底直蹿到心裡。
因為眼前的阿蘊盡管比她年長些,但眉眼輪廓,卻是與皇後如出一轍。
猛地一看,弄珠會以為囚牢中坐着的是皇後娘娘。
阿蘊對這樣的場景也頗感意外,許是沒想到第一個來看自己的人會是娘娘:“參見皇後娘娘,民女沈蘊。”
“啊?你剛才叫我什麼?皇後娘娘?”
“正是。皇後娘娘你沒聽錯,小女子是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