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夫教授是位牛高馬大的幽默老頭子,他的課堂氣氛向來輕松,時不時蹦出幾句調皮的句子,又十分契合課題,惹得大家哄然大笑。
一堂課下來,大家反而沒有學習探讨上的精疲力盡,反而一身輕松,意猶未盡。
下了課,大家三兩成群地離開了課室,沈昀是最後一個收拾好課本走的,比他還慢一步的瑟夫教授叫住了他。
“瑟夫教授,請問有什麼事嗎?”
“你來自中國?”瑟夫教授問。
“是的。”
得到肯定答案後,瑟夫教授爽朗大笑,改用蹩腳的中文說:“非常好,非常好。”他把文件夾在臂下,和沈昀一起走,繼續用中文說,“你覺得我中文說得怎樣?”
沈昀用中文與他對話,實話實說:“除了聲調不大準确外,聽起來倒是沒什麼問題。”
“我個人覺得,你們中文最難的就是在聲調上,太難了。”
難得看到自信、學富五車的教授露出這樣苦逼的表情,沈昀笑道:“這點我無法反駁。”又問,“瑟夫教授你現在在學中文?”
“實際上,我已經學了好些年了,你們中國有句話叫‘學海無涯苦作舟’,還有一句叫‘活到老,學到老’,你們中國文化非常有意思,我想等哪一天,學校放我走了,我就搬去你們中國住一段時間。”
瑟夫教授是一位八十好幾的老頭子,因為在專業領域技術精湛,被評為終身教授,學校一直不讓他退休,他常常調侃自己要老死在學校的可能。
沈昀道:“歡迎。”
“說起來,我的中文還是很多很多年前,我死皮賴臉求一位你們中國留學生教的,他是一位好老師。”瑟夫教授說到這裡,面露慈祥,可以看得出,他相當地喜愛當年那位中國留學生,接着他又說,“語言這東西,最重要的還是要多交流,以後請多多指教。”
沈昀瞬間懂了,瑟夫教授喊住他,就是專門找他練習口語的,且以後還要繼續進行下去。
他最後幾句話的語氣像一個老頑童,還學人家抱拳作揖,相當有中國範兒。有些人哪怕才高八鬥,德高望重,成為人上人,可在求知的路上,永遠是一顆若渴謙遜的心,哪怕是在晚輩面前。
回到公寓,沈昀随手把書包扔到床上,他也跟着倒趴了下去,寝室靜悄悄的,他唯有聞到自己的呼吸聲。
他的公寓是單人間,對他而言,相當地豪華奢侈。他初次踏入公寓時,就想退了,想找一間二人間的寝室,他認為有室友才能更好地交流和融入新環境,但是季顧年鬼哭狼嚎:“你要是敢退,江裴那家夥就敢讓我死給你看!”
于是他妥協了。
不知過了多久,窗外有啪嗒啪嗒的聲音,有一下沒一下的,沈昀的臉轉向窗的方向,原來是下雨了,雨點拍打在玻璃窗上,留下破碎的水漬。
最後雨越下越大,雨水形成了一道道涓涓細流,順着玻璃窗而下,窗外一片朦胧,嘩啦啦聲遮天蓋地。
這是他到斯坦福大學,下的第一場雨。
他到斯坦福大學已經四個多月了,從初夏到深秋,時間快了也慢了。
這裡學習繁重,他大多時候沒有時間去想太多,一天又一天,他像個趕秒的時針,時刻滴答追趕,不知春秋。
直到有一天,他打了冷顫,大家穿上的長袖又披上了外套,他才知道不但換季了,而且已到了深秋,一個夏末初秋,就這麼無知無覺地過去了。
可有時候他一停下來,他想放空自己,什麼都不想,往往事與願違,腦子裡塞進的東西往往比那些專業知識還複雜。他便想到,幾個月相于幾年來說,根本不算什麼。
沈昀趴在床上望着窗外,就這麼地,完全不想動。
可是聒噪的敲門聲伴着“沈昀沈昀”不停的叫聲隔着一塊門闆傳來,他不得不爬起來去開門。
門外站着一位金發碧眼的陽光型帥哥,一位學習相當用功的帥哥,因為他再不努力,就要回家繼承家族企業了。
“我餓了。”加文笑得晴空萬裡,陽光萬丈,特别精神,一點都沒有肚子餓該有的樣子。
“然後?”沈昀不動聲色。
“你做飯嗎?”加文伸長脖子用力吸吸鼻子,似乎想從沈昀打開的門縫中聞出點什麼來。
“沒有。”沈昀回答地利索又殘忍。
加文陽光燦爛的臉頓時萎靡,旋即又非常不要臉地說:“你是不是沒有做飯的材料了?我冰箱裡還屯了一箱豬蹄子,要不我現在就送來給你炖,做多久都沒關系,我可以等。”
沈昀扶額。
都說要抓住一個男人的心,就必須先抓住他的胃,沈昀就憑着這三腳貓功夫的“廚藝”就深深地抓住了這位美國本土帥哥的心。
沈昀自從來到美國,才徹底明白美國在美食方面是多麼地匮乏,連他一個從來不嫌棄國内學校飯堂千篇一律飯菜的人,哪怕這裡有多個官方飯堂以及各大餐廳或者零售商,在這裡一個月不到他還是熬不住了,于是他決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因為他住的是公寓樓,廚房配件齊全,給了他動手發揮的空間。他一個人跑到了唐人街,購買了各種鍋碗瓢盆,油鹽醬醋也安排上,萬事俱備隻欠東風,接着他去了超市買菜,才發現豬蹄子便宜到相當于免費送——因為廚藝有限,這裡的人做不出美味,還嫌棄沒多少肉,幾乎沒人買,實在暴殄天物!
沈昀挑了四個肥大的豬蹄子,當晚他就鹵了,香氣四溢,那一股香氣就飄到了隔壁,加文聞香而來,四個鹵豬蹄,他啃了三個。
他說,這是他這輩子吃過最美味的東西,還不帶“之一”的。
就這樣,沈昀以一頓鹵豬蹄和加文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之後加文每天準時來蹭飯吃,哪怕清炒了一盤土豆絲,他都能吃得津津有味。他的鼻子跟狗一樣,水煮個雞蛋,他都能摸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