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宇臉皮厚,很快恢複自如:“我和四弟最近在談些事,隻是恰巧将時間約在了今日,而四弟要待客,我隻好……”
沈寶惜不願意多聽,承認不是為她而來就行了,兩兄妹之間感情又不深,譚宇一副處處為她着想生怕她被騙的模樣,着實讓人膩歪。
男賓女客所在的院子不同,沈母打發了何氏,拉着沈寶惜去了女客所在的院落。
看見沈母,衆人紛紛圍上來打招呼。
多數人都隻是個面子情,于是,沈寶惜之前從二樓摔下來的傷就給了衆人打招呼的借口。
一時間,衆人紛紛問候。
等沈母解釋完,好多人都知道沈寶惜傷勢未愈,忘記了一些事。
當然了,衆人眼睛都不瞎,也看到了沈寶惜那一身精緻的打扮,都在心裡暗自嘀咕沈家養女兒的大方。
倒不是說其他人家沒有嬌養女兒,而是在資源有限時,大多都會将錢财用在家中男丁身上。如沈家這樣對女兒予取予求的人家,再找不出第二戶來。
好多夫人都動了想要結親的念頭,上前開始試探。而這,也是沈母今日帶着女兒來赴宴的目的之一,當即欣然和衆人攀談。
十來位夫人表示有空會約母女倆一起喝茶,有四位夫人甚至當場就想敲定時間。
若是沈母答應赴約,那見面會談相看之事,如果談完後大家都有意,再一次見面時,就會帶上兩家晚輩。
沈母謹慎,對于那幾位表示有空會約的夫人,她沒給準話。這談婚論嫁是互相選擇,人家意志不堅定,她也不會讓女兒上趕着。
四位夫人之中,沈母拒了兩位,隻答應了蔣太太和吳夫人。
蔣太太家中是一流富商,和沈家算是門當戶對,而蔣太太總共生了三個兒子,她方才話裡話外誇贊沈寶惜長相好,才華好,表示誰家要是能娶到沈姑娘那就是祖墳上冒了青煙,言語間對沈家滿是推崇和尊重,轉頭又埋怨自家小子多,惹得她心煩,若是成親後能搬出去住,她要省心些。
她這話有讓兒子住嶽家的意思,至少也是讓小夫妻倆單獨住,沈母有些動心。
至于那位吳夫人,她夫君是衙門内七品主薄,官職不高,但有實權,家裡是獨子,不可能讓兒子跟嶽家住,想要與沈家結親,多半是看中了沈寶惜那一身華美的打扮和以後會有的嫁妝。
沈母答應和她喝茶,是因為吳家的公子十八歲,卻已經考過一次鄉試,雖未得中,前些日子卻得了賀夫子的指點和誇贊。
有賀夫子的那番話,吳公子前途無量,三十歲之前考中舉人的可能有九成。
雖說吳家貪圖錢财,但沈府多的是銀子,沈母不怕他們貪。隻要有所求,那就得依着他們夫妻的意思照顧好惜兒。
最重要的是,這兩位公子的長相都不差。
沈寶惜捧着一杯茶坐在亭子裡,一臉的麻木,她不明白,明明說好了是出來散心,為何最後會變成相看她的親事。
等沈母又打發了一位夫人後,她低聲提醒:“娘,你是帶我出來散心的。”
不是來給她找夫婿的。
沈母愕然,無奈道:“你穿得花枝招展,人家一問,我就被帶偏了。”
實則是她看到合适的後生就舍不得錯過……夫妻倆是不舍得讓女兒出嫁,想要多留女兒兩年。可後生不等人啊,不趕緊把人選定好,轉頭就會被别家姑娘搶走。
就像是那位吳公子,這城内除了幾位高官之女,九成九的姑娘都願意嫁……興許幾位高官看中他才華,也會将女兒下嫁。
即便沈母覺得那吳公子有一些短處,吳夫人都親自提了,她還是決定談一談。
不行就拒,試一試嘛,萬一真是個好的呢?
如非必要,沈母不願意找一個比女兒年紀小的女婿。
女大男小結為夫妻,多半是做妻子的要操心些,她舍不得閨女勞累。
上半場沈母應付了不少夫人,到了下半場,快開宴時,有姑娘跑來問沈寶惜的衣物和首飾。
沈寶惜笑顔如花,說了風華樓,着重強調了風華樓隻出精緻東西。
當即就有好幾位姑娘動了心,表示回頭會去瞧瞧。
*
男賓所在的院子較矮,隻在兩處特定的位置能隐約看見對面繁花似錦的院落和路過的女眷身影。
沈正信和譚宇就站在那處,二人低聲說話,時不時就朝女客的院子瞅一眼。
沈正禮很看不上這個弟弟,都知道他們這一房兄弟四人,卻少有人得知沈正信其實是庶出,是一個歌女生出來的孩子,和他們三人是同父異母。
接完了客人,沈正禮無意中瞅見那邊兩人,冷笑道:“都是上不得台面的東西,難怪能湊到一起去。”
大家公子說這種話,顯得刻薄又無禮。
沈正禮又不是缺心眼,對心腹說這種話,那和自言自語差不多,他想表露自己對這個弟弟的厭惡,卻不想自己的心思被所有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