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說一順百順,或許是有道理的。
自從西遊打響名聲後,施黎又收到了一個好消息。因為西遊每天隻講一章回,施美娘實在按捺不住,決心額外花錢請施黎去她家每天多給她講上兩回。
交情是交情,收益是收益,施黎對此當然樂見其成,于是除了固定時間在村頭講書外,施黎每天上午都在施美娘家裡待着。不僅每天多五文錢進賬,還包一頓午飯。
施美娘家雖然也不是頓頓大魚大肉,可吃飽還是沒問題的,隔三差五再蹭着沾點葷腥,生活質量比在施家吃糠咽菜的好了不是一星半點。
不過施黎肯定不會就此滿足,擺脫了天天吃不飽,随時要餓死的境地後,施黎迫切的想走出這個村子。這裡太貧窮,也太狹小,朝生日落每天都過得一樣。
施黎對外面的世界充滿好奇,她雖然有原身的記憶,可原身的見識也實在有限,施黎身為一個見識過後世繁華的人,怎麼可能甘心在這個小村子長居呢?
這段時間除了說書外,施黎也不停地想着以後該怎麼辦。她是個吃不了苦的人,以前一個人租房子住,連家裡的竈台都用不了幾次,全是點外賣吃快餐店。現在讓她下地種田,不如讓她直接去死算了。确定自己不是種田的材料,施黎便動起了經商的念頭。要是能做點小生意,一家人衣食不愁和和美美的也挺不錯。
可做生意要本錢,施黎算了又算,确實拿不出這筆錢來。她本想着要不要說服施老太把家裡的田地賣了換一點錢來。誰知道問了雲齊才知道,施家僅剩的田地早就賣出去了,就是為了托人把摔斷腿的原身帶回家來。而他們家現在種的田地則是租的别人家的,換句話說,接連的災難已經将這個家徹底摧毀,施家也從富農變成了佃戶。若不是施黎穿越而來,施家連最後的後人也失去了,就徹底沒了希望。
施黎在心底歎了口氣,自從穿越過來,無可奈何的事情太多,說到底就是一個窮字惹的禍。不過施黎并沒有因此放棄,西遊記和聊齋的火熱讓她有了成算,于是在兩個月後,她的腿好得差不多時,便和雲齊一起進了城。
施家村隻有兩頭牛,一頭是村長家的,一頭是施美娘家的。村民進城一般都是靠腿走,翻山越嶺要走上半天才看得見城門。施黎腿傷未愈,目前隻能杵着拐杖慢慢步行,所以隻能以西遊記的結局當籌碼,借了施美娘家的牛車進城。
在原身的記憶中,縣城是很熱鬧的,人多又洋氣,街上好吃的好玩的數不勝數,尤其是年節時分,那才叫個熱鬧。
可等施黎真的到了這裡,卻忍不住有些失望。城牆不算特别高,看起來老舊破敗,城門口擠着很多牛馬車,人群吵吵嚷嚷的,空氣中還帶着糞便的臭味。
施黎從懷裡掏出五個錢給了守城的人,尋常進城一人一文,可施黎他們駕着牛車,所以收費高些。
進了城,施黎便左右張望,大街上人來人往,卻說不上特别熱鬧,就是尋常小縣城的樣子。路邊多植樹,各種店鋪都有,酒鋪、食鋪、賣布的、賣陶瓦罐的、胭脂鋪、金銀鋪,更多的還是路邊小攤販,各色吃食都有,隻是味道一般,沿街叫賣的,則多賣些針頭線腦繡花手帕。人群看起來比施家村裡的村民要多一些精神氣,可也十分有限,大多數人都黑黑瘦瘦,灰撲撲的,看起來不比施黎雲齊好到哪裡去。
施黎和雲齊坐在牛車上,逛了大半天,結合着原身殘留下來的記憶,基本就把縣城給摸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