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他的學習成績也平平,學習兵法時總缺一根筋,學習陰陽術的效果也一般般,他的劍術學的很好,但卻把劍術用在跳舞上……
沒錯,此君能歌善舞,擅樂器,他就如那光源氏,才與美兼得,受到平安京上下的一緻歡迎。
但這些優點在維盛爹眼裡屁用沒有,他是個實用主義,不搞這些虛的。
所以維盛爹更愛其他的兒子。
現在的平維盛,在平氏的地位,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就是這麼尴尬!
他迫切希望有什麼東西能打破這個令他窒息的環境,這個機會也很快就來了。
在某個晚上,他練習陰陽術之時,耳邊傳來一道聲音……
正是義經的聲音。
在他驚呼‘誰在說話’時,遠在鞍馬寺的義經,也正聽到了維盛的聲音。
短暫的驚慌失措後【具體細節不詳述】,義經與維盛不約而同的選擇隐瞞這一特殊現象。
他們兩個人,都很珍惜這一場‘奇遇’。
沒錯,是奇遇。對兩個處境尴尬的、孤單的孩子來說,耳邊來自同齡人的一道聲音,不正是無聊生活中的一抹亮色嗎?
義經與維盛向對方分享自己的生活。
義經:“我閑來無事,偷偷從家溜走,竟在夜晚遇到一陰陽術高強的前輩,他傳我武藝,又送我一強大式神,這段時間我頗有收獲!”
其實是遇到天狗,懷揣着覆滅平氏的心才跟随天狗學習武藝,後來還被僧侶發現,差點兒就被強迫出家了!
當然這種具體的細節就不必說了。
維盛很為他高興:“這是好事啊!”
“唉,如果我能擁有陰陽術上天分,父親也會更看重我吧。”他歎了口氣。
義經安慰道:“能有父親本身就再幸運不過了!我父親早亡,母親改嫁,與兄長分離不知其音信,世上仿佛唯有我一人……”
二人各曝其短,關系愈發融洽。
某日,義經好奇道:“你叫什麼?”
維盛心說他名氣過盛,若自曝真名或許還會失去這段真切的友誼,于是說道:“我名為阿難——”
義經忍不住了:“隻怕是假名爾!若你名為阿難,我便是迦葉了!”
阿難與迦葉,都是佛陀忠心的護衛。
維盛笑着說:“假名又如何,真名又如何,自此往後,我就喚你‘迦葉’了!”
……本就是萍水相逢,卻在陰差陽錯之下,結出深厚情誼,真真假假,誰又能說得清呢?
*
“……之後采用時間大法,義經與維盛長大,義經去投奔惡毒男配義經哥,開始起義,共商讨平大業,”我對着話筒那端,說道,“維盛爹身體不好,領了便當,維盛爺因此立了其他兒子當嗣子,維盛在平家的地位就更尴尬了。”
“啊,”另一端的聲音饒有興趣的問我,“然後呢然後呢!”
“維盛的處境在平氏越來越差,對平氏的歸屬感也不斷減弱,但他已經成家,必須立業,在源平局勢愈發焦灼的時候,率兵讨伐源氏将領,在殺掉那個将領後,卻陰差陽錯的得知了他的好友‘迦葉’正是平氏的一大心腹大患——源義經!”
悟君興奮極了:“好狗血,那他是什麼反應!”
“……其實是沒有反應。”我說。
“無論是維盛,還是義經,在多年的交流下,早就隐約能感覺到對方的身世,之所以引而不發,隻不過是不想破壞得來不易的友誼罷了。”我簡要帶過了兩個主角複雜的心路曆程,“但這樣的舉動……不過是掩耳盜鈴,終有一日會被戳破的!”
維盛知道迦葉是源氏的族人,他曾想過避開與源氏的戰鬥,但最終還是對源氏下了手;
義經知曉阿難是平氏的族人,他也曾動搖過聲讨平氏的信念,但最終還是選擇與兄長彙合,在兄長隐隐約約的排擠下,還是進行了起義。
為什麼他們都會選擇這麼做,無非是在家族利益的推動下,個人的意志完全微不足道。
僅此而已了。
“最後的結局……”
“就像你想的那樣,按照史實來!”我毫不猶豫的打破了悟君那脆弱的幻想,殘忍的笑了一聲,“平氏被源氏打敗,從平安京逃跑,維盛在外輾轉多年,最初選擇出家尋求内心的平靜,但最終還是選擇了自殺。”
“源氏雖打敗平氏,但義經在義經哥的排擠下,最終選擇引刀自裁。”
“全死了!??”
有人在破大防,我不說是誰。
“不然呢,曆史最終結局就是這個樣子的啦,”我忍不住笑了下,“換個角度想一想,雙死就是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