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盈哽咽地說道:“你放心,朕不會讓你去和親的,誰都不能去和親,你好好休息,到時候不會讓你去和親的。”
這些話,劉盈自己都不信,因而他說着就哭了起來。
南宮聽了,也隻是哭着說了句“多謝父皇”,未有表現出很開心的樣子,大概,在所有人看來,和親是不可能改變的,南宮也隻是把他方才說的話,當是勸慰之話。
而劉盈,不隻是勸慰南宮,他定要反擊匈奴,不要公主們再去和親了。
而在反擊匈奴之前,必須平定藩王。
采納晁錯的建議,削藩,剪除藩王勢力,肅清宇内,然後集中力量對抗匈奴。
劉盈迫不及待地等着幾日後的朝會,在朝會上,将由晁錯提出削藩之策。
幾天後,朝會。
劉盈問:“藩王造反,諸卿可有良策?”
不待朝臣們回答,晁錯便提出了他的削藩之策。
皇上同意。
群臣皆驚,聯袂彈劾晁錯。
皇太後得到消息,找到皇上,勸他别削藩。
劉盈這時因為和親之事,心裡窩火,志在削藩,被太後阻撓,不免怒了,說道:“你們說,如何平定藩王之亂,你們倒是說話啊,沒有辦法就閉嘴,藩王們的權勢,朕削定了。”
大家其實都想不到對抗藩王的政策,沉默不語之時,劉盈說道:“那就這麼說定了,削藩。”
皇上态度堅定,太後想出口阻止都來不及了,而且,在今日的朝會之前,皇上跟晁錯其實已經悄悄地,把削藩令的告示,貼得整個長安城都是,不僅如此,皇上還秘密派自己的心腹大臣,前往各藩王的封地,把他們的權力收回。
這樣,藩王就沒有造反的能力了,而朝廷也可以集中力量,反擊匈奴。
劉盈等待着藩王權力被收回的好消息。
好幾天過去了,等不到藩王交出權力的好消息。
朝臣皆不安,皇太後本身就是反對削藩的,派官員往藩國削藩,等不到消息,更急了,遂安排手下人,把削藩的召令都撕了,同時加強防衛,防止藩王殺進皇宮來。
大臣們更是亂成一團,因為擔心削藩惹惱藩王,因而都把矛頭指向晁錯。
晁錯唆使皇帝裡間宗室,禍害朝綱。
周亞夫反對尤為厲害,站起來說道:“藩王作亂,末将率兵平定就是,搞什麼削藩,亂七八糟的。”
周将軍說得很有道理,但是,按照晁錯的意思,如果想要從根本上解決藩王勢大的問題,還得削藩。
而且現在劉盈沒有時間跟藩王們打,隻想趕緊把他們的權力收回,然後集中力量,打擊匈奴。
不能再和親了。
若平定藩王的速度夠快,說不定,還能還來得及阻止南宮和親。
雖然太後搞破壞,不過,劉盈還是焦急地等着官員的消息。
等啊等。
七個國家聯合起來造反了。
什麼?
怎麼辦?
削藩沒有成功,權力沒有收回。
反而徹底惹惱藩王。
他們打過來了,隻一個吳王,劉盈都害怕。
他們甚至喊着口号。
清君側。
就是清除君主身邊的小人。
他們要清君側,那麼他們要清的就是......
劉盈心裡有個答案,可是他不敢相信。
正惶恐不安的時候。
一位将領慌慌張張進來,禀奏道:“七國打過來,他們讓皇上......”
劉盈緊張道:“讓朕如何?”
将領說道:“藩王們喊着清君側的口号,讓朝廷交出晁錯。”
劉盈說道:“交給他們作甚?”
将領說道:“他們喊着清君側的口号,想來是......”
後邊的話,将領不敢說,劉盈卻清楚,自然是交出晁錯,任由他們處置。
畢竟,晁錯削藩,得罪他們。
可是,錯的是他們,憑什麼交出晁錯。
劉盈說道:“讓他們滾,朕不會交出晁錯的。”
将領吓得面如土色,吳王說了,若不交出晁錯,就闖進皇宮,斬殺昏君,為兒子報仇。
後邊的話,将士不敢說。
不過劉盈已經猜測到事情将會怎麼發展。
若不順着他們,定然起兵謀反。
怕,劉盈害怕。
劉盈小時候過着颠沛流離的生活,吃不飽穿不暖,居無定所,跟着阿爹流浪,甚至被項羽的軍隊追殺。
劉盈害怕被殺,他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