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上京的朝臣都來送親。
大家都哭了,不管是諸位朝臣,還是命婦女眷,大家都哭了。
因為大家都清楚,這次和親跟以往不同。
這次送往匈奴和親的,是真正的公主,是皇上的親生女兒。
送給匈奴,以換得漢朝的和平。
這是恥辱。
大家扯着衣袖擦眼淚,他們是真的難過。
尤其是幾位老臣,哭得更傷心,他們不隻是第一次送親了,親眼見證着大漢王朝的公主被送到匈奴部落,而且還要賠上無數的财寶糧食,這些都是漢臣懦弱的表現。
他們送過好幾位公主,而眼前這一位公主,是真正的公主。這一次送真公主和親,下一次,不知道匈奴還會提出怎樣的無禮要求?
恥辱。
難過。
擔憂。
大家百感交集,目送着大漢王朝的公主,啟程。
車馬啟程,離開長安城,前往匈奴。
阿彘追着馬車跑啊跑,想要追上姐姐,但是馬車跑得太快了,阿彘追不上,還摔了個跟頭,王美人把他抱了起來。
阿彘看着姐姐遠去的身影,哭得傷心。
阿彘哭了,劉盈也哭了。
這天晚上,劉盈摟着阿彘,站在城樓上,一直望着南宮遠去的方向。
兩個人都沒有說話。
阿彘的眼淚已經哭幹了,濕漉漉的眼睛望着遠方,帶着對匈奴的恨意,帶着對姐姐的不舍。
雖然說眼淚哭幹了,但是,眼淚就是會控制不住地落了下來,他用手背擦了擦,沒一會兒,眼淚又落了下來,他又擡手擦了擦,望着遠方,無聲地落淚。
阿彘這個樣子,劉盈心疼。
也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也隻是難過地跟着流淚。
記得大漢王朝第一次派公主去匈奴和親時。
在高祖劉邦時。
那時,劉盈也是個小孩子。
也就十歲的樣子。
和親的公主,是從宗室當中選的。
都是十三四歲的小女孩。
第一次和親的時候,劉盈身為太子,也去送親了。
那場面,劉盈至今記得。
非常悲壯。
十三四歲的小女兒,抓着阿娘的手,一直哭。
不肯離開長安......
中途甚至跳下車馬。
哭,鬧,反抗。
沒有人怪罪她。
大家隻是哭。
騙她說,到匈奴當阏氏。
阏氏相當于王後。
騙她說,想家了,就回來看看。
然而事實上。
不僅再沒回來過。
兩三年之後,病逝。
到匈奴也不是當阏氏的。
奴婢都不如。
第一次和親,大家都哭。
後來,我們好像習慣了和親。
再和親,公主們也都不鬧了,隻是哭着,認命。
朝臣們也不哭了。
仿佛和親是應該的。
和親是聖旨,不容反抗。
和親是國策,不容改變。
他們沒想到吧。
匈奴越來越猖狂,漢朝送的财寶越來越多,而維持和平的時期卻越來越短,被送去的公主,活的時間也越來越短。
如今。
騷擾邊境,威脅漢朝。
真公主和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