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櫃的門緩緩打開,裡面整齊碼放着許多信件和照片。
有些信件的紙張已經泛黃發脆,邊緣卷曲,一看便知有些年頭了。
尹岑伸手将這些物件一一拿出翻看。
從她小學寫給Cynthia的第一封信,到與之對應的一封封回信,全都整整齊齊地放在密封袋裡。
仔細數來,寄信加上回信竟有一百多封。
每一封信,都承載着她成長的點滴記憶,在信件的末尾,有一個單獨的文件袋。
尹岑的手指微微顫抖着将它拿起,裡面裝着的是他的遺書。
她看了一眼上面标注的時間,是剛結婚時立下的遺囑。
僅僅隻是目光掃過,她便迅速将遺書原封不動地放了回去,内心深處本能地抗拒着這種會帶來不安的東西。
接着,她又看到了一個相冊。
相冊裡保存着許多她的照片,從高中初到北城開始,每一次與薄家的大合影,和薄家其他小輩的歡樂留念,學校運動會、社團活動裡的青春笑顔,還有高中、大學的畢業照,都被精心收錄其中。
這個相冊就像一本成長紀念冊,記錄着她人生的重要時刻。
甚至連她職業生涯的所有出鏡照片也都在裡面,從第一次出鏡的青澀宣傳照,到後來每次出席活動時自信大方的單人照,無一遺漏。
除此之外,相冊裡還有一些偷拍的照片,有她安然熟睡的模樣,有她專注凝視風景的瞬間,每一張都捕捉到了她生活中不經意的美好。
看着這些照片,尹岑的内心卻如被千刀萬剮般疼痛。
怎麼會這樣呢?這些照片裡的回憶都是他一點點記錄下來的,原來在很久以前,他就開始愛上她了。
*
最後一封回信的日期是大年初五,也就是兩個月之前,尹岑深吸一口氣,緩緩展開信紙,上面的鋼筆小楷映入眼簾——
岑岑,見信好:
許久未收到你的來信,得知你心情尚佳,我很是開心。
以你的聰慧,想必早就知道收信人并非我的母親辛月,一直都是我。
我從未想過隐瞞你,隻是出于好奇,非常渴望了解你的内心想法和生活之外的動态,所以未經你和母親同意,私自看了你的信,多年來深感愧疚。
在此,我先向你誠懇緻歉,再衷心說一聲謝謝。
年少時,我活得極度絕望。
母親的離世,薄家的漠視,讓我一度想要放棄自己的生命。
後來收到你的來信,看到你筆下世界的美好,還有你對世界的憧憬,我才驚覺,原來世間還有那麼多值得期待的事物。
幸好有你,在那些灰暗的日子裡,給我帶來了一絲期盼——期盼你的來信,也期盼着你對世界的期盼。
不知從何時起,我竟喜歡上了你。
我知道這聽起來有些荒誕,怎麼會有人僅憑幾封信就喜歡上另一個人呢?但事實就是如此。
後來在醫院我第一次見到你,他們說你叫尹岑。
那一刻,我滿心詫異,幾乎是顫抖着手去确認,你是否就是那個寫信給我母親的女孩。
當确定你就是時,我的激動難以言表,你的一舉一動、一颦一笑,甚至每一根發絲都深深吸引着我,更何況你是尹岑。
親愛的尹岑,我等你等了太久太久。
當看到你暈倒在醫院地下車庫時,我滿心自責,痛恨自己沒能保護好你。
我隻希望你能平安健康地活着,若能在此基礎上,讓你多些快樂,那便再好不過。
看着你開心,我也會由衷地感到幸福。
關于你在感情方面的困惑,旁人很難給出準确的判斷。
我隻希望你能遵從内心,做出讓自己快樂的決定。
你已經長大了,懂得區分親情的依戀與愛情的吸引,我很欣慰你有這樣的認知,不必再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茫。
勇敢地向前邁出一步,開啟全新的生活吧。
你是我生活裡的一束光,是我的救贖,我舍不得你離開,我想一輩子陪伴在你身旁。
所以請你慎重考慮,不要抛棄我這個滿心傷痕的人,哪怕是可憐可憐我,也不要放開我的手。
最後,你永遠在我心上,并且優先于任何一個人,包括我自己。
落款是薄聿川。
尹岑看完這封信,久久回不過神來。
這是她第一次如此真切地知曉,原來他一直都在熾熱且堅定地喜歡着她。
在她不知道的時光裡,這份愛早已生根發芽了。
尹岑這才想起一件事,她打開微博,翻到以前發表過的微博,評論比較少時,找到那個叫“C”的網友,打開他的主頁,上面隻有唯一一條微博,是過年之前寫的一個文案,配圖是尹岑設計的雪影——你可以永遠相信我。
眼淚毫無預兆地從眼中滑落下來,尹岑怔怔地看着他的微博,反應了半晌後,點了回關。
她不是沒有過懷疑,隻是以前從心裡反感這樁婚姻,刻意不想去在乎。
那時坐在一起吃飯,她發了微博,他的手機就有提示特别關注的信息,然後立馬去評論了她。
她一回複後,他的手機立馬又響了,這麼明顯的事情,被她忽略了這麼久,尹岑咬咬腮肉,内心酸澀到發燙。
忽然,一沓A4紙從信件中掉落。
她滿心好奇地俯身撿起,待看清紙上的内容,頓時大驚失色。
這竟是一份親子鑒定報告,鑒定人是尹岑和顧韻。
最後一頁的鑒定結果白紙黑字,清清楚楚地寫着:鑒定人與被鑒定人的親權關系為99.5%以上,确定存在生物學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