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幹勁不是萬能的。
日曜日一整天時間,林千秋也沒有将數學科的第一遍複習推進到現在學的新課部分。而是之後月曜日(周一)又花了一個晚上,這才達成進度。
别看隻是這樣過了一遍,但因為都是林千秋上輩子學習掌握了的東西,經過這樣一輪梳理,知識體系立刻就清晰了!
尤其是配合林千秋這一輪做的筆記,有一種書讀‘薄’了的感覺——整個初中的學習教材變成了一個不厚的筆記本,之後她再複習,看這個筆記本就夠了。由這個筆記本記下來的東西,可以連起所有的知識點。
接下來就是讓這個清晰,但不夠熟練的知識網變得熟練,這裡林千秋的做法就是題海戰術。理科對多數人也的确如此‘樸實無華’,做題是簡單直接,也誰都無法跳過的訓練方法。
林千秋給自己布置了任務,每天要寫一冊教輔中一單元的内容,以及一張綜合試卷。當然,這都是數學的,至于其他科目則有其他安排——像是國文、社會,她正在抓緊時間解決需要記背的東西。這方面教輔的幫助很大,因為很多東西教輔都直接總結出來了,省了她的功夫。
至于理科,她打算按照數學第一輪複習的方法走一遍再說其他......
就這樣,林千秋作為備考生的日常被安排得滿滿當當,落在别人眼裡會覺得辛苦。像林美惠就認為,林千秋這是想補上之前因為分心家裡而落下的功課,也是女兒經過家裡的一系列變故後懂事了...為此還旁敲側擊,暗示她隻要努力就好了,結果不重要,就是不想增加女兒的壓力。
然而林千秋并不覺得辛苦,隻覺得充實。這不隻是因為她恢複了上輩子的記憶,有了成年的成熟心态,更清楚學習的重要性。還因為現在‘學習’對她來說,變成了一件一點兒也不難,付出就有正反饋的事。
就像玩兒遊戲一樣,為什麼人們很容易沉迷遊戲,就是因為遊戲的正反饋機制比現實生活要及時有效多了。現實中更多的是努力和收獲不成正比,甚至毫無所獲...這就很讓人沮喪了。
總之,林千秋的功課,尤其是被她當做重點攻略對象的數學,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進步着。隻不過這個‘肉眼可見’僅指她自己,至于其他人,誰也不會注意到一個過去成績中等,數學和理科尤其差的學生有什麼進步。
最多就是老師偶爾會覺得,林千秋這個學生最近的作業正确率飙升。可是作業的難度一直是不大的,再加上可以請教别人,甚至抄别人的,所以作業的正确率提高并不能說明什麼。
直到開學第三個星期火曜日(周二),這天第一節課就是數學。老師帶着一沓數學卷子走了進來,宣布今天要進行一次小測——試卷發下來,林千秋先掃了一眼正反兩面,題量不大,遠不如平常做的模拟試卷。
不過也不奇怪,一節課要完成的小測,真要有正式考試的題量,恐怕沒幾個學生能寫完。
不隻是題量少,題目也不難,至少林千秋從第一題到最後一題,思路都無比清晰,中間沒有因為被難住而停一下。最後這種一般一節課能考完,但隻有少數幾個人能有剩餘時間檢查的小測,林千秋居然還餘了十來分鐘。
于是她又翻過卷子,迅速檢查了一遍,正好檢查完,下課鈴也響起了。
老師在講台催促,大家也在一兩分鐘之内,陸陸續續将自己的卷子交到了講台上。之後要麼結伴去上廁所,要麼就是和其他人對答案。
“...對,就是那道題目,結果是7嗎?”雅子小聲問。
林千秋也和雅子結伴去上廁所。學校的廁所并不在教學樓裡,而在教學樓旁邊由一個封閉走廊連接的平房裡。之所以封閉走廊連接,大概是考慮到了冬天天氣冷,以及雨雪天氣時過去方便吧。
“沒錯,就是7。”因為做的時候很順利,後來還檢查了一遍,林千秋很有把握地表示了肯定。
下課過來上廁所的學生還是有一些的,她們在女廁所等了等才輪到。等的時候沒事可做,也就對起了剛剛小測的答案。
這次小測閱卷也非常快,第二天水曜日(周三),三年A班上午第二節課就是數學,老師就将批閱完的試卷發了下來。這時候的日本學校對學生還沒有後來那麼多‘保護’,發卷子就是一個個念到名字往下發,至于念不念分數,這全看老師想不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