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管着京畿大營的王子騰顯而易見是勳貴們的領頭羊,他想要做個兩面倒,陛下都不敢去賭他的忠誠,甚至不敢接觸,徒惹上皇不快,得不償失!
王子騰的做派他很不喜歡,枉顧人命沒什麼底線,連封疆大吏都不放在眼裡,手底下的人同樣貪贓枉法毫無顧忌!
甄家也是,靠着上皇多次南巡接駕的名義,大肆斂财,攪亂江南的風氣。
說句不好聽的,外面來的馬車都上不了江南的官道,車轅跟官道上的車轍匹配不上容易翻車,得另換車馬。
這種銀子他們都敢掙,抄家滅族都不為過!可想而知整個江南官場被他們拿捏到何種程度!
上皇上了年紀極度好面子,為了名聲一味施恩老臣。
國庫的銀子被借了個幹淨,欠條一堆,林如海在翰林院時借調去戶部幫忙整理過,觸目驚心,仗還在打呢,遲早會出事!
兵權啊!
薛元娘那一嘴算是說到痛處!将他徹底打醒!他一個文臣很少會去想這種事情!
天家無父子,兩個皇帝不會和平交接權利!後面還有個忠義親王世子在汲汲營營!忠順王早投陛下門下,對勳貴動刀子也是遲早的事。
他們能真的玩到一出去?越想,林如海越汗流浃背!
一眼障目!真應了那句旁觀者清!
皇權更替,此消彼長,陛下能安穩十來年,勳貴混到如今穹廬之末,後繼無人,有多少是因為有才能之人全都身死?
薛家大老爺、史家大老爺、甯國府大老爺、北靜王嫡長子、賈珠賈瑚。
當家之人和繼承人但凡有一個好的,死得都不明不白,結着就是阖家混亂,禍起蕭牆。
那時候,總覺得是各家破釜沉舟,提前将參與謀反之人自行解決,以求得到上皇的原諒。
可事情發生太快,甚至于都來不及交待子孫如何行事,活下來的依舊嚣張跋扈,很不像自裁謝罪之家的作風!
一門雙公的甯榮二府尤甚,賈敬的長子沒得莫名其妙,甯國府讓不學無術的幼子賈珍接替爵位,落得個爵位一落千丈,家風敗壞。
榮國府的賈代善身死後,長子賈赦不許再入宮,恩侯之位不保,此前積攢的人脈全部跟他避嫌,徹底斷絕入仕之路。
最被看好的嫡長孫賈瑚落水身亡,賈政蔭庇授官,非科舉入仕之人斷絕升官可能。
接着就是賈珠兩場科舉下來油盡燈枯而亡,賈政着急上火逼得緊,在貢院中折騰人的方法有很多,身體不好的放個廁号能大病一場。
都不需要陛下親自授意,僅憑大太太張氏家的餘晖,賈珠那身子骨翻不了身。
最無語的,還是嶽母将唯一的希望賈琏給帶壞了。
要是換做薛元娘,看清楚這等形式,絕對會不顧一切讓賈琏讀書,拓展好閱曆,死乞白賴要跟着林府混,等時日一到,科舉考試一路開路燈。
隻要實力不算太差,能得到特殊人才的特殊關照。
賈琏出身真的很不一般,文武之首的後代,賈瑚昔年憑此有多得勢,賈琏被自家人打壓得就有多兇猛。
成婚那會兒還給他買了個閑職的官,等同于把他前程斬斷。
若他在翰林院待三年,出來後接替他巡演禦史的位置,一樣可以破釜沉舟,有望入主戶部。
算全了勳貴們最後一點情意,也彌補賈赦恩候之諾未實現的遺憾。
說起來,賈赦的态度很奇怪,不争不搶做着馬棚将軍,賈琏但凡有點貪贓枉法的苗頭,會被他狠抽一頓!
他自己不幹淨,偏偏要賈琏幹幹淨淨,賈琏偷個丫頭戰戰兢兢怕出事!
他跟敏兒成婚那會兒,賈赦可不是個好欺負的主,跟嶽母吵架的次數不低,敢拿孝道壓他,搬出他祖母祖父甚至是前太子,連賈代善都敢拳打腳踢。
跟在前太子身邊耳語目染,能是個愚孝的?
事發後,他從不跟勳貴往來,隻跟幾個古玩的同好交流,王子騰他看不上,賈琏和王熙鳳的婚事被他壓了很久,還是因為賈琏真的喜歡,才沒繼續反對。
對敏兒也毫無長兄之情!甚至極端厭惡!
林如海深深吸口氣,他怎麼敢将大内兄忽略到底,憑他在上書房跟陛下和忠順親王的情誼,怎麼可能龜縮至此!
除非,他是故意的!
故意讓人忽視他,瞧不上他,順應局勢,讓勳貴遠離朝堂!
林如海仔細回想賈赦的過去,甯榮二府最初的繼承人絕對是賈敬賈赦,賈赦的名号幾乎跟賈代善持平,走得就是武勳路線。
因着跟嶽母關系不睦,四歲被他祖母送進宮做伴讀,太子那會兒快成年,在上書房待不到兩年,十日才休憩一日,賈赦在東宮長大,住了十幾年。
年級最大的前三位皇子很快脫離上書房,陛下作為四皇子,卻遲遲未入朝堂。
上書房内陛下最年長,帶了近五六年的弟弟們,那時陛下友愛手足喜好詩書的名聲,就這麼傳開來的。
忠順親王和賈赦可都歸他管,上書房脾氣最沖最調皮搗蛋的兩個人,前程早已安排好,不需要多好的名聲。
賈赦和忠順親王能聽陛下的,聽說是因為能被帶着出宮遊玩,沒有成年兄長帶着,成年之前都不許離開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