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笑道:“念你誠心,我便略引你一引。你昔日為小蛇之時,靈智未開,在山中被捕蛇者所捉,幸得一牧童相救,這才免去殺生之禍。此恩不報,因果未完,自然在輪回中打轉。”
白蛇道:“小蛇?那就是一兩千年前的事情了,也不知那牧童如今何在,我又該如何報恩?”
菩薩指點道:“端陽佳節,臨安城中,西湖高處,有緣之人。”說罷,菩薩從玉淨瓶中的柳枝上掐下三片柳葉,道:“這三片柳葉給你,遇到難題或危急時刻便可使用。”
白蛇接過柳葉,跪下恭恭敬敬的給觀音菩薩磕了三個頭,再擡頭時哪裡還見菩薩的身影,整個峨眉山中寂靜一片,黑夜中月朗星稀,不複方才光明情景。
白蛇起身,将柳葉收好,決定給師父複命後就去西湖找有緣人。
回到骊山,白蛇向骊山老母細細說了發生的事,骊山老母聽後說道:“罷,也是你的一場緣法,你便走一遭吧。”
白蛇見師父允了,跪下磕了頭,便出了骊山,一路往臨安飛去。
她到時,正是五月初五端陽節,大街小巷挂滿了艾草和菖蒲,來往的人戴着各色的藥香囊,家家都預備了雄黃酒,故而滿街都飄着雄黃的味道。
白蛇已然修煉成仙,雖不懼雄黃,但仍然十分讨厭這味道。故而她捏着鼻子,皺着眉頭吐槽道:“熱他個仙人闆闆,要嗆死老子噻!”
她沿街走了一會,攔住一個路人道:“我問一哈,西湖咋個走喃?”那人先是眼前一亮,但又見白蛇垮着臉,渾身流露出生人勿近的氣勢,遂歇了心,朝一個方向指了指,然後急匆匆離開了。
白蛇看着那人匆匆離開的背影,自言自語道:“這麼急幹啥子嘛,老子又不吃人。”說完,她便朝着那人指的方向前進,不多時就來到了西湖邊。
隻見,湖面波光粼粼,微風拂過,蕩起層層漣漪。此刻湖中荷花還不曾開放,荷葉鋪滿了一方水面。岸邊,柳樹垂下嫩綠的枝條,随風輕舞。遠處,疊嶂層巒,在薄霧中連綿起伏,與湖光相映成趣,構成一幅水墨畫。
看見這樣的景色,白蛇的心情不由得舒服了許多,她巡睃了一遍西湖,思忖道:觀音菩薩讓我到西湖高處尋有緣人。西湖高處,那就是湖的高頭,難道是湖面上高架着的斷橋和蘇堤之類?
白蛇想到這裡,便朝着就近的斷橋走去。五月佳節,斷橋上本該遊人如織,隻是白蛇看着此刻的斷橋不由得郁悶起來,“菩薩怕莫是豁人噻,一個人都沒得,有個錘子的有緣人噻。”
她又往前走了走,仍舊沒有看到半個人。白蛇不死心的直走到白堤,又從白堤繞到蘇堤,路上不過碰到三五個人,她仔細看了,都沒有什麼感應。納悶道:“未必(難道)高處不是指這些地方嗦?”
白蛇想了半響,決定不為難自己,直接向本地人打聽,遂攔住一個老者問道:“我找人,你們這西湖,哦,哪個地方是高處哦?”
白蛇說話快,又是一口四川話,不過老者還是敏銳的捕捉到了“找人”,“西湖”,“高處”三個關鍵詞,他毫不猶豫的說道:“西湖的高處當然是四周圍的山嘞,再高處嘛...”他指着西湖南岸的一處說道:“諾,那邊夕照山雷峰上剛建起一座塔,你去那裡看看有沒有你要找的人。”
“雷峰?塔?”白蛇一拍腦門,高興道:“哎呀,老子咋個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