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信佛,每月月中要去普渡寺靜修一下午。
恰逢石昕晨去上興趣課了,李馨雅在家待着無聊索性和外婆一起去寺廟裡。
一進廟裡外婆便讓李馨漪自己逛,餓了就去偏殿吃齋食,交代好後就去自己靜修的地方。
普渡寺在城西郊外,占地挺大的,李馨漪漫無目的的逛着。
恰巧走到正殿,正殿外有兩座石象.象鼻就有李馨漪那麼高,在旁邊是一個魚塘,裡面喂着錦鯉。
每月月中普渡寺的人都比往日多,正殿外有賣許願牌的小僧,見着李馨漪,開口道:“這位施主,我看你我為頗有緣,要不許個願。”
正殿外人來人往,小僧卻叫住了自己,李馨漪想可能真有緣吧,便買了一塊許願牌。
即便是僧人口中的有緣人,李馨漪想自己應該又要被宰一刀了,結果那許願牌竟隻要5元,看來真的是有緣人吧。
待李馨漪付錢後,僧人将許願牌和筆遞給李馨漪,教她等會挂許願牌怎麼挂,挂好以後又要怎麼拜佛像。
李馨漪隻在牌上寫了“周競”二字,便按僧人所說的去挂牌,拜佛,未了,臨走前李馨漪和僧人道别。
僧人卻說:“我說了,施主是有緣人,自會再見的。”
李馨漪笑沒說話便離開了。
離開正殿,月中普渡寺的人不算少,李馨漪一路走着走到一處偏門,恰逢紅色扇門被打開。
一位老僧跨出來,隻是看了李馨漪一眼,便開口道:“施主怕不是這的人吧?”
模棱兩可的話,李馨漪卻聽出了其中深意,開口問道:“那請問我還能回去嗎?住持。”
老僧人摸了摸自己發白的胡須。“有緣人自會相見,當下好好生活就是了。”
說罷,老僧人退回自己院内,關掉扇門。
僧人隻是兩句話,卻是李馨漪一顆定心丸。
有緣人自會相見,可又生出一絲淡淡的幽傷,相見後又怎樣呢,相見後又分開嗎?
那何時又能相見,一年?兩年?還是三五七年,又或者是十五二十年。
算了,李馨漪不再去想那些,老僧人說當下好好生活。
從普渡寺回去後不久,暑假便要結束了,本來想帶着外婆一起回北舟,可外婆還是不願意。
李馨漪拗不過外婆,便自己回了北舟,在北舟又待了兩天便去北京土學了。
大三比大一、大二更忙,有更多研究,實驗要做,還有各種各樣的論文要寫,準備實習,還有定期複診。
當時李馨漪去醫院時已經患病快一年了,醫生也很驚訝,在确診之前的一年裡,李馨漪卻沒有做任何傷害自己的事。
開學後第一次去醫院複查,見着李馨漪主治醫師還有些生氣:
“剛确診就兩個月不來檢查,請問李同學現在還好嗎?”
“這不是還好好的站在你面前嘛。”李馨漪同主治醫師開玩笑。
“好不好還是要檢查了才知道。”
又是一系列檢查,主治醫生拿到檢查報告還是有些驚訝。
“像你這樣的病人還真是少見,一次複查沒來情況還好轉了,暑假做什麼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