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得很好,繼續努力,”張鑫然最後寫道,“我相信你會走得更遠。劇本再打磨打磨也許會更好。”
這段交流讓顧徐宣有了更多的信心,她重新審視自己的劇本,并根據張鑫然的建議進行了修改和完善。她沒有急于開始拍攝,而是多次和朋友們讨論,确保每一個細節都能盡可能做到最好。
終于,拍攝日到了。顧徐宣站在攝影機旁,看着自己的團隊準備就緒,内心充滿了激動和期待。雖然一切都還很小,但她知道,這一刻,自己已經走出了過去的陰影,邁向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她開始感受到,這些年來積累的所有經驗和努力,終于開始在這片土地上開花結果。
拍攝過程中,顧徐宣發現自己逐漸找到了節奏,盡管遇到過很多困難和技術上的挑戰,但她知道,隻要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夠完成這部作品。每一個畫面,每一個鏡頭,她都盡力做到最好,希望能夠傳達出她想要表達的情感。
項目完成後,顧徐宣終于意識到,不論這部短劇最終能走多遠,至少她已經邁出了自己渴望已久的第一步。這不僅僅是一個短劇的拍攝,而是她重拾自信、重拾夢想的一次重要經曆。
幾個月後,顧徐宣的短劇在一個小型的短片影展上放映。盡管它的規模不大,但她依然感到無比驕傲,因為這是她自己親手創作的作品。看到那些觀衆們被她的故事打動,顧徐宣終于明白,自己所追求的,不僅是一個職業上的成功,更是對夢想的堅持和對自我的超越。
她不再迷茫,也不再為過去的選擇而感到後悔。因為她知道,未來的路,依舊在自己腳下延展。
顧徐宣的創作熱情并沒有因為短劇的初步成功而停歇,反而随着時間的推移愈加強烈。她開始琢磨,自己能否通過一個更有深度、更具社會意義的短劇,來表達自己對于女性解放與獨立的看法。她想要寫一部以女性視角打破一切枷鎖的劇,探索女性如何掙脫傳統束縛,勇敢追求自我與自由的故事。
顧徐宣知道,這樣的劇本需要挑選合适的演員,尤其是女性角色,應該由那些有潛力、有故事的年輕演員來诠釋。她開始聯系一些不太出名但顔值出衆且有演技潛力的新人演員。雖然預算依然有限,團隊的力量也不算強大,但她堅定地相信,通過一部好的作品,自己能夠突破這些困境。
在拍攝過程中,由于人手不足,一些重要的配角甚至是小場景,她不得不親自上陣。她拿起了導演之外的身份,親自飾演其中的一個女性角色。她理解角色的每一份情感,也将自己融入到劇本裡,成為故事中的一部分。盡管如此,她并不覺得這是一種負擔,反而覺得自己在這種親力親為的過程中更加接近了自己想要表達的主題。
随着拍攝的推進,顧徐宣漸漸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成果。劇本中的女性角色無論是被家庭束縛、還是被社會觀念限制,最後都在劇中展現了打破枷鎖、追求自由的過程。她精心安排了每個細節,無論是劇情的推進還是鏡頭的選擇,都力求讓每一幕都充滿力量,帶着一種女性的堅韌和勇氣。
當短劇終于完成并上傳到短劇推薦平台時,顧徐宣心中有些忐忑。這一次,她知道自己付出的比以往更多,不僅僅是作品的創意,還有她對劇中角色的深情投入。
平台的流量開始迅速增長,評論區的觀衆紛紛表示被劇中的情感所打動,尤其是男女主角之間充滿張力的互動,以及女性角色在劇中的成長與蛻變,深深地觸動了觀衆的心。
更令人驚喜的是,這部短劇在各大平台的推薦中脫穎而出,獲得了極高的關注度和口碑。觀衆紛紛關注起了劇中男女主角的演技,打開各種視頻平台,自來水式的觀衆推薦讓他們站在更高的舞台。
甚至有不少導演和制作人主動找到了顧徐宣,希望能合作拍攝其他作品。顧徐宣明白,這是她在另一個層面上實現了成功,她不再僅僅是一個有夢想的普通人,而是通過一部部作品,打破了自己給自己搭設的曾經的一切局限,她好似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看到男女主角在公衆眼中的知名度迅速提升,顧徐宣不禁露出了微笑。她知道,這不隻是一個拍攝成功的項目,更是自己一直追求的那份打破枷鎖、掙脫束縛的夢想,終于在現實中開花結果。她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感受到滿足,因為她知道,這條路雖然艱難,但她從未停下過追逐夢想的步伐。
那一刻,顧徐宣終于明白了,自己雖然沒有按照原定的軌迹走,但她仍然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方式,走到了夢想的另一端。無論未來多麼不可預測,她都已經做出了最好的選擇——用自己的創作和作品,去為自己的夢想,為那些像自己一樣的追夢人,像自己一樣的那些渴望自由的靈魂,争取了一份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