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朝粽子的口味已經是五花八門,不僅有後世常見的蜜棗、糖粽這些,還有加了栗子或是核桃的堅果粽子。
除此之外,時人還另辟蹊徑,以果脯蜜餞入粽。
初次讀到大文學家蘇轼寫的楊梅粽時,姜如意覺得十分新鮮。
莫不是把楊梅當餡,直接包進粽子裡?或者制成楊梅煎,包出來的口味跟糖粽差不多?
亦或者是取了楊梅的汁子,将糯米染成鮮亮的紫紅色?
無論是什麼樣的做法,總之這時候的粽子,還是以甜口的為主。
故姜如意打算做的,也是當下常見的蜜棗粽和豆沙粽,除此之外,還打算做一些新奇的水晶粽子。
水晶粽子,和它的名字一樣,外表晶瑩剔透,裡面的内餡則是用了紅豆、綠豆和棗泥,為的是妝點出鮮豔的顔色,最裡面,再包上切碎的果品蜜餞。
這水晶粽包好之後,一個個看上去五顔六色的,好不好吃還在其次,最主要的是好看。
這時候木薯粉還沒有傳進來,姜如意改用了馬蹄粉。
做出來的粽子個頭不大,隻有半個巴掌大小,擠擠挨挨擺在盤子裡。拿在手上剝開一隻,小粽子玲珑剔透的,裡面透出或深紅或淡綠色的内餡來。
慧慈師太看着這小小的水晶粽子,還未吃,就先稀罕起來。
“這粽子的模樣,以前怎得從未見過?”
等将粽子吃進了嘴裡,慧慈師太驚訝的低頭看看。
隻覺得粽子外面勁道彈滑,裡面的内餡細膩綿密,再仔細嚼嚼,嗯?竟然還有蜜餞,滋味酸甜可口,當真好吃極了。
再配上姜如意端來的紫蘇飲子,在夏日裡吃上一口,隻覺得清涼爽口,仿若周圍空氣都跟着涼爽下來。
慧慈師太贊道:“好新奇的小粽子,先不說滋味極好,就這模樣,就算不吃光擺着看看,玲玲珑珑的,也覺得格外漂亮。”
“況這個季節,看着就心裡面清爽。”
慧慈師太稱贊完這水晶粽子,又誇剛才的蜜棗粽和豆沙粽。
“那蜜棗粽不但去了核,而且吃着還比尋常的更甜些,莫不是用了什麼方法?”
姜如意笑笑:“慧慈師太好靈的舌頭,正是先用蜜漬過的,吃起來格外香甜不說,而且棗皮也沒原先那麼硬。”
慧慈師太連說了幾遍“原來如此”,又誇那豆沙粽:“粽子尖尖上那麼一段殷紅,瞧着倒像是美人面。”
而後又感歎:“姜小娘子的心思怎得如此靈巧,若是換成旁人,無論如何都想不出來這些巧思的。”
姜如意被誇的直笑起來:“這粽子雖然做的好,但師太誇的也好,若是換成個隻愛悶頭吃的,恐怕就變成牛嚼牡丹了。”
慧慈師太喝一口紫蘇飲子在嘴裡,聞言也跟着笑起來。
又問道:“過幾日端午節,姜小娘子打算擺攤去賣粽子?”
姜如意點點頭。
慧慈師太又歎氣:“依我看着,姜小娘子每日忙忙碌碌,不僅要顧着馄饨攤子,還時不時去大相國寺擺攤,況賣的吃食越來越多,也該招個人手才是。”
姜如意聽到慧慈師太這麼說,也覺得有道理。她咬一口手上的蜜棗粽,仔細琢磨起來。
等試吃完這批粽子,姜如意又在口味上稍稍改進了一番。
比如先前那水晶粽子裡的蜜餞切的太碎,不太能吃出來,因而換成了整顆的。
豆沙粽不是很甜,可以再往豆沙裡再加些糖,蜜棗粽就有些過甜了,需要斟酌着減些。
等煮完第二批粽子,姜如意拎着竹籃子,去了一趟城外的慈幼局。
……
今日陽光很好,堆的滿滿當當的大院子裡,幾個五、六歲大的小包子,正圍着一隻黑色粗陶的大面盆,一個個神情專注,表情非常嚴肅。
“已經半個時辰了,阿意姐姐說這面團半個時辰就能發好,快點掀蓋子。”
“等一下。”旁邊伸出一隻小胖手來,出聲阻止,其餘幾個小包子都轉頭看向他。
隻見這個胖乎乎的小包子,一臉嚴肅的說道:“阿意姐姐說了,發面的時間要根據當天的溫度決定,不能光看時間。面團要蓬松的,變成蜂、蜂蜂狀的,那才能算成功。”
其餘幾個小包子對視了一眼,都擡頭看一看天色。
一個梳着雙丫髻的小姑娘,奶聲奶氣的說道:“今天的太陽就很好啊,跟上次陰天的天氣一點都不一樣,這一回,面團應該能變成蜂蜂狀了吧?”
胖乎乎的小包子名叫小六,聞言也擡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點點頭:“那好,可以掀蓋子了。”
随着面盆的蓋子被掀開,幾隻小腦袋湊到一起,同時發出好奇的“哇”的聲音,緊接着又“唉”了一聲,同時耷拉成皺皺的包子臉。
小姑娘阿茹奶聲奶氣的聲音傳來:“哎呀,又失敗了。”
幾個小包子開口埋怨:“小六,你是怎麼學的呀?怎麼又失敗了。”
“嗚嗚嗚,今天又要餓肚子了,我不想吃發酸的飯飯。”
小六耷拉着小胖臉,聽同伴這麼說,還不忘糾正道:“裴局長說那叫水飯,不是發酸的飯飯。”
旁邊的小包子聲音裡帶着哭腔:“我也不要吃發酸的水飯飯。”
姜如意聽着這幾個小包子的對話,有些哭笑不得的推門走進院子。幾個小包子聽見推門聲,齊刷刷的朝這邊看過來。
緊接着眼神一齊亮起來,齊刷刷的歡呼着朝這邊跑來:“阿意姐姐。”
姜如意看着圍在自己身邊的小包子們,笑眯眯的蹲下來,任由小六和阿茹抱住她的腿,其餘幾個抱住她的腰和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