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被神厭棄天殘而已,有什麼了不起的?我為什麼忍讓他們?現在的災禍不就是他們帶來的嗎?
也有無數的私語在人群中傳遞
“是西王母……”
“神女娘娘是西王母的學生”
這是位在凡間留有許多傳說的神明,衆女仙之首。
老師如此強大且地位崇高,想來神女在天庭也絕非末流。
“還有女娲宮,原來神女曾聽過娲皇講道”
能聽娲皇授道,神女必非等閑之輩。
百姓紛紛議論梳理着恒娥話中的意思,從其間看見了友好而關系親密的女神們,不乏細心的人留意到,自始至終,未曾聽聞天庭有過男神,包括天災一事,女神自然不會反對,男神呢?
或許從來就沒有男神。
天殘怎麼可以成為神?
他們隻會帶來災禍
就是他們不敬娲皇神女才有災禍
他們會害死所有人
應該是我們掌權當道
......
有火焰在心底燃起,或許微小,但終将壯大。
不是每個人都敢于質疑以及反抗現存結構的不合理,但一定會有人質疑和反抗。
她們望着彼此,望着恒娥,最終将目光投向如玉石神像般的巫山神女。
天際的神明望向她的目光冰冷燃着怒意,人間紛紛擾擾百姓聲不消,天光下唯她一如既往超然物外。
面對恒娥的質問指責,她沉默淡定像風平浪靜的海,隻是很平淡的開口:
“你的月亮快要死了”
依舊是那樣平淡的,冷靜的,沒有一絲情緒波動的聲音,卻猶如平地驚雷,砰一聲炸響在她人心頭。
不等恒娥回話,姒昭再次開口:
“你因拯救瀕臨死亡的月亮而成為月神,司掌太陰,因果線卻也将你們綁在一起,從此同生共死。千年前太陰難渡死劫,你亦随之走向天人五衰的命運”
“可你不甘心,所以開始搶奪羲和掌管的太陽權柄,天火、金烏、人間大旱,皆由此出。”
她直視着恒娥:
“隻是你沒想到我會插手,最終射下十一金烏、将秩序撥回正軌的會是凡人”
“而今來此,天災不過借口”
不提天上仙是如何面若冰霜,凡人已震驚地張大了嘴。
神明之間的故事可比茶樓說書人講的更跌宕起伏。
聽着不過短短幾句話,然而結合這麼久以來流傳于大街小巷有關神女的故事,又有發酵時間,給人留足想象空間,又有當事人在場親口蓋棺定論說明原委,對于生活裡沒多少娛樂的百姓來講是很有意思的。
“所以那位神明其實隻是純厭人啊”
畢竟正主在場,武力值差距過大,她們不敢直呼恒我名姓
“可不嘛,俺們人族得了巫山神女娘娘的神弓射下那什麼,金烏,壞了她的事”
“難怪她要在神女娘娘的祭典上跑出來搞破壞”
......
百姓言論諸多,姬榮則想起之前神女說過的話。
這是神女的因果,也是她和周的因果。
是先祖踏上巫山,神女賜下神弓,從此與姬氏結緣。
要奪太陽權柄的太陰神君恒娥不會就此善罷甘休,放過破壞她計劃的凡人,也不會與巫山神女善了。她不知道這位神明與巫山神女之間會有怎樣的争鬥,但周若無神女庇護,必然生靈塗炭。
幸而有那一份因果、一份未了的祭祀在,神女庇佑大周,無論面對天災還是恒娥神君的怒火。
她目光灼灼,望向姒昭。
凡人看姒昭的眼神有多友好,恒娥的目光就有多冰冷。
這位太陰神君怒極反笑:
“呵,巧舌如簧”
然而姒昭的話還在繼續。
她根本不在乎恒娥的憤怒,隻是自顧自地講述,而其她人卻會被她的話語牽動心緒。
從最開始起,她唯一有過的一次情緒波動是在朝堂上,那時候朝臣幾乎以為她會像老虎吃掉凡人一樣吃掉她們,但是她沒有,隻是宣布天災将臨的消息。
除此之外,她一直表現得像大海,所有的情緒都藏在海面下,究竟是平靜還是暗流湧動無人知曉,而海面之上,永遠讓人看不透。
”千年前你想要太陽權柄,又想要人間信仰”
“人間因十二個金烏大旱,轉而信仰其她神明,你也從中獲利”
“但現在不是千年前了,你想從這次天災中獲得什麼呢?”
她望着恒娥發問。
四目相對,像兩把出鞘泛着寒光的利劍。
台下人連呼吸都清淺,怕不小心驚擾了神明的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