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祭典上的事,他們私以為隻有在場的人知道,哪知回去一對賬驚奇地發覺即使未到場的八十老娘五歲小女都清楚。
這可就奇了。
再一細問,據說無論到沒到場,都聽到了神女娘娘與姮娥神君的對話,見到了天色突然暗下來又亮起。
“神的聲音傳遍了全城”
“神女好像就在我耳邊說話一樣”
她們這樣說着。
于是世人都道這是場神迹。
系統:是啊,神迹,要提前演一遍劇本錄好音并跑遍全城放好錄音帶,調好定時播放,确保每個人都能聽到,現在還要苦哈哈去回收。
當神棍是要付出勞動的。
系統幽幽歎道。
“邦”
姒昭輕敲了一下它的腦門:什麼神棍,我們是神明。
“嗷”
系統小聲尖叫。
在滿殿朝臣眼中,就成了上首的神女突然出手訓誡化作青蛇形态的騰蛇仙君,本還在高談闊論的大臣瞬間噤聲。
天子朝臣的情緒目光都被她所牽動,齊齊看向了她。
今天的神女也理所當然地坐在了龍椅上,青蛇也跟着盤在上面做裝飾。
至于姬榮這位正經天子,她也和上次一樣坐旁邊。
感受到身上彙聚的熾熱視線,姒昭不在意地擺了擺手,示意自己無事,朝會繼續。
短暫的沉寂後,大殿再次被臣子帝王談論政務的聲音所充斥。
接下來的幾天姒昭都跟着一起上朝,不僅僅是上朝,姬榮批折子、和上官玥她們議政她也要參與——指霸占姬榮的位置,坐在旁邊聽着。
她不發表意見,也不怎麼說話,但作為神明,她隻要坐在那裡,一個她們擡眼就能看見的地方,這就足夠讓人頭疼惶恐的了。
但要說最讓男臣們恐懼的還是那青蛇忽然離開神女,穿梭爬行于大殿之内,停駐在某個男臣身旁,冷不丁來一句:
“聽說你準備強納你妻子身邊的丫鬟做妾室?”
被問到的人雙目圓睜,面色赤紅,頂着滿殿同僚上司的目光不知該作何回答。
确有此事沒錯,但青蛇是怎麼知道的?
誠然該男臣心中不覺自己的行為有什麼問題,可近日以來的天災、神女祭典之言、帝王的态度都把他們架在火上烤,在這種時候弄出這等強納女子為妾的問題……
不等他辯駁什麼,青蛇又轉向了另一位男臣:“據說你不願與妻子和離,撕了她的和離書還把她禁足了?”
于是殿上又多了一位面紅耳赤之人——不過這位臉皮較厚,臉紅大概率是氣的。
他試圖辯駁自己是為了妻子好,和離之後妻子的生活會很艱難,跟自己在一起是最好的選擇雲雲,誰料剛開口就被青蛇一尾巴抽飛了。
經此一遭,剩下的人也明白了神不是來聽他們辯白、跟他們講道理的。
神并沒有允許任何人開口。
接下來青蛇開始可汗大點兵,被點到的隻能乖乖挨批不能張口反駁,一個個氣得臉色發青。
最終他們被青蛇狠狠整改了一番,該和離和離該骟骟,不骟的也被要求把那該死的胡子剃了。
——當時的男子以蓄胡子為美,又極重視毛發。
左邊是骟,右邊剃須,兩頭對他們來講都是羞辱。
然而對上青蛇那銅鈴般的大眼、吐着信子的血盆大口、鐵柱子似的軀體,沒人敢上去反抗。
要說不願受辱甯願去死的烈夫也不是沒有,但任你撞的頭破血流,帝王及神女自巍然不動,甚至那好事的姜玘還要上來幫沒撞死的再撞一次。
對世俗榮華富貴的留戀最終戰勝了所謂的傲骨清高,隻能聽話的接受制裁。
大不了回去以後他們也不許家裡的男丁蓄胡須。有人暗暗想。
系統:我和宿主還是會堅持監視你們這些家夥的,一直。
除了朝堂上,平時偶爾來了興緻,姒昭也會翻翻大臣交上來的折子,看見寫了無聊的口水話譬如通篇總結下來就是問候姬榮“皇上您身體好嗎”“皇上您吃了嗎”的内容時會代替姬榮回答。
這可把收到折子的大臣吓壞了。
從那以後,她們遞折子的字愈發工整美觀,辭藻也愈發華麗。
不過不管大臣們因她的舉動有什麼變化,姒昭也未曾做出什麼舉動。
隻是後來幾天後各處又有關于天災的消息傳來,朝臣看向她的目光更加敬畏,也寄希望于神女能發發慈悲幫她們解決天災。
神女沒說什麼,但朝臣的日程表裡又多了一件必做的事:去聽青蛇講道。
啊不,現在該叫騰蛇了。
神女之前就說過會騰蛇仙君會親自授道,但沒說具體是什麼時候。
直到那日朝會結束,騰蛇開口就是“論土豆紅薯的種植條件……”。
朝臣:紅薯?土豆?種植條件!
包括姬榮在内,所有人都老老實實坐下來聽道了。
第二天再來時大家就都默契地帶了紙筆記筆記,結果沒想到騰蛇道君換了個地方講——已經有大群人占據了前排開始記筆記了。
好在神仙總有辦法,叫她們這些落座後排的人也能聽清騰蛇的話。
系統:謬贊了,悄悄用了麥克風而已。
幾天聽下來,大臣們不理解的地方确實有,大着膽子去向騰蛇請教也會得到回答,隻是……那回答她們可能還是聽不懂。
總之,先把懂的都記下來用于實踐吧。
她們對照着彼此的筆記互相完善自己的知識點,與經驗豐富學識淵博的前輩請教,最終整理修訂出一套冊子發放到民間,看得懂字的就去購買,看不懂的也沒關系,朝廷會派人前去複述騰蛇所講的道,躬身教導什麼樣的方法能讓莊稼長得更好。
*
姒昭曾想過要讓系統去民間把這些親自教授給百姓,但這根本不現實,不說别的,人家忙的要死,誰會放下田裡的活計來聽這些摻雜着現代名詞、不一定聽得懂的課程?
于是她幹脆讓系統講給那群臣子聽,她們識字,讀書也多,時間不少,正是幹這活兒的料。
至于怎麼把這些知識教給百姓、讓她們去田地裡實踐,那就是姬榮和這些臣子的事兒了。
她要做的隻是選出目前狀況下最合适、最需要的知識。
果然,她們幹的不錯。
這讓姒昭心情好了不少。
算算時間,她等的事件也該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