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他帶着一個觀光團過來玩。
遊客A抱怨道:“導遊,這個世界不是有四個輪子的就叫車。就算沒有司機,你牽頭牛過來算什麼?”
一行十幾人,分别被安置在了木闆車上,就是那種很古老的用來拉貨的木闆車,每一輛兩個輪子,兩輛車,一共四個輪子。
還貼心地配備了一隻牛魔王負責拉車,導遊負責駕馭,還真的就走過來很長的一段路。這出行方式可謂相當的環保,還有接地氣。
一路颠簸,很是難受,如果不是因為腳下是泥路,用腳去走更難受,估計大家也不會願意與一車的幹草,還有農具為伍。
一路跋山涉水,遊客A的脾氣都被磨沒了,他說道:“又怎麼了?”
他說的是為什麼牛不走了?牛不走就得人走了!
導遊熟練地從車裡扯過一把幹草,喂給能量消耗殆盡的牛魔王。這牛也算是夠義氣的了,拖着這麼多的人走了這麼久的路。
導遊走到牛魔王的跟前安撫道:“牛哥,你辛苦了,還有一小段路,再堅持堅持呗~”
車上的遊客抱怨連連,導遊走到車上對遊客B說道:“來,再給我點幹草。”
遊客B不願意了,她說道:“導遊,牛不走,你就揍它一下,它肯定就走了。你把它喂飽了,它更不願動了。”
導遊搖頭說道:“你不懂,上一批遊客也是這樣想的。這裡的牛脾氣倔的很,你揍它,它直接就不走了。如果你想讓大家都開11路車,那就盡管揍它吧。”
這裡前不着村,後不着店,遊客A頓覺不對勁,連忙扯了把幹草遞給導遊,他說道:“導遊,你辛苦了,牛哥也辛苦了。”
遊客B還想說什麼,被A制止了。
遊客A手上不停地遞過去幹草,他說道:“還要嗎?車上還有。”
導遊說道:“不用了,牛哥吃個半飽就可以了。”
終于,車子重新發動,又慢慢地朝前走去……
那時候,荅荅裡島是真的要什麼沒什麼,放眼四周,全是樹木,石頭,或者由樹木和石頭搭建起來的建築,唯一能看得過去的就是那個龍之廟。
于是那裡就被定為第一景點,也是旅行社招攬生意的重要景點。
還記得嗎?想要心想事成嗎?
遊客B環顧四周,說道:“就這裡?連個佛像都沒有!到底來求拜什麼呀?”
遊客A說道:“不要在廟裡亂說話。得罪了這裡的神明,有你好受的。快,你帶的香呢?快拿出來。”
遊客B猶猶豫豫地在她的包裡左翻翻,右翻翻,找了半天才慢悠悠地說道:“我沒帶。”
遊客A怒了,他生氣道:“出發之前不是千叮萬囑要你帶的嗎?你的腦子是幹什麼的!”
遊客B也不痛快了,她說道:“我的包可是香奶奶,好幾萬的,你要我用來裝香!我才不要呢!”
遊客A不客氣地說道:“你的包還是我買的!你也可以不要了!”
遊客裡有人吵架了,導遊自然不能坐視不管,他好言勸說道:“這裡是廟宇,莊嚴神聖的地方,二位,就不要在這裡吵了,不好。這裡和其他的地方不太一樣,求拜不用香,倒是可以來一條烤魚。”
他指了指桌上的烤魚,又順手指了指門外,說道:“外面就有賣烤魚的。”
遊客A這才如夢初醒,看清楚了這裡,确實沒有人上香,來的都是恭敬地遞上一條烤魚。
各處鄉村各處例,最好就是不要壞了規矩,入鄉随俗,不是麼?
折騰了一輪,天色已然變暗,廟外的賣魚人陸續收攤回家。
遊客A找了一圈,對着最後剩下的賣魚人說道:“還有多少魚,我全要了。”
賣魚人指着火堆,伸出了兩根手指,火堆上還剩兩條烤好的。
遊客A不解道:“不是還有魚嗎?”
他說的是賣魚人的身後,明顯還擺着幾條大魚,就是還沒上火堆上烤。
那賣魚人用芭蕉葉包好了兩條烤魚,遞了過去,手裡不斷地比劃,嘴裡說着聽不懂的話。
遊客A看向了一旁的導遊,問道:“他說什麼?”
導遊說道:“他說,剩下的魚可以給你,但是不會幫你烤了。他要跟其他人一樣,回家去。”
遊客A說道:“怎麼不烤了?回去吃飯也不差這一會兒啊,我加錢,你叫他加一下班。”
導遊也擺起了手,他說道:“他們不會加班的。天黑了,他們就會離開這座廟。”
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規則,太陽下山,所有人都不能靠近龍之廟,廟門也會被關上,任何人都無法進入。
就好像是這廟裡住着神明,但是神明到了晚上不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