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授的話還沒說完,野外求生專家便打斷了她,他說道:“教授,你一個人在外面,不害怕嗎?”
女教授面無表情地回答道:“怎麼會?這裡又不是我一個!”
求生專家顯然也沒覺得這話有什麼不妥,他隻是說道:“這裡雖然人多,但是畢竟是野外。我知道你們搞學術研究的,喜靜,喜歡獨處。但是你一個小女生,還是要小心為妙,還是盡量跟着團隊比較好。”
女教授的眼神飄遠了,語氣冷冷地說道:“我知道了,謝謝關心。”
求生專家在野外呆久了,也沒有聽出來女教授要趕人的氣勢,他兀自說着:“荅荅裡島是千島之島,由衆多的小島嶼組成,我們所在的是最大的島嶼之一,别看這裡簡樸落後,但是已經是人群最為密集的地方。
其實我一直很想來荅荅裡島,或者說像我們這樣的人,都會想着這輩子至少要來一次合理。”
女教授在旁邊聽着,随口應和道:“哦?”
求生專家還以為女教授對他的話題感興趣,于是繼續說道:“這裡以神秘著稱,據說在那些人迹罕至的小島上,千百年來沒有受到人為幹預,保留着最古老的生态,山林瘴氣,兇猛野獸,環境相當兇險,最适合探險了。”
求生專家畢竟不是生活在城市的人,腦回路自然是不一樣的,尋常人對于兇險的環境,自然是避之則吉,他們那些人倒好,越兇險,越喜歡往上拱,也不知道圖什麼?
說到這裡,求生專家好像想起了什麼,忽然來了興緻,他說道:“你知道嗎?我曾經去過很多地方,這個世界其實存在很多有意思的角落。”
女教授接話道:“我們這個角落就很有意思。”
求生專家還是沒有聽明白女教授的話,他說道:“确實,尤其是那個龍廟。你見過龍嗎?現代社會,應該沒有人見過龍吧?但是我見過。”
他的言語中帶着幾分得意。
女教授的研究方向是民俗學,龍這一種生物是存在争議的。一說,它是傳說中的神異動物,長似蛇,但是有鱗爪,能幽能明,能巨能細,能飛天潛水,能興雲布雨。
另一說,龍是一種真正存在的大型古老生物。在通訊設備,拍攝設備尚且落後的年代裡,曾經有人挖掘出類似于龍的骸骨。
留下來的是幾張照片,裡面能看到挖掘出來的骨頭化石呈整齊排布,每一根都足有兩米長,推斷是大型脊椎類動物,但是沒有挖掘出腦袋,并不确定是什麼物種。
那個年代,設備實在是太落後了,僅憑幾張模糊的照片根本證明不了什麼。畢竟尼斯湖水怪也有人拍攝了其中的照片,但是至今仍沒有一個确切的答案。
女教授對于龍是否存在這個問題倒是挺感興趣的,畢竟在這個世界上有的民族可是以龍作為圖騰。
大衆的說法是,以龍作為圖騰,并不是出自迷信,而是出自對資源的渴望與探索。
古人為觀測天象,把天球赤道和黃道一帶的恒星分為二十八個星組,稱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中,每七宿為一組:東方為蒼龍,南方為朱雀,西方為白虎,北方為玄武。
東方蒼龍七宿包含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蒼龍七宿的出沒與降雨相互對應,古人認為是龍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又決定着農耕的收成,農耕的收成則決定着人們的橫禍水平,于是龍成了農耕社會最主要的“圖騰”。
這個世界有不同的民族,大家有各自的圖騰,代表着信奉的東西。女教授卻認為,難道大家真的會信奉一樣跟本沒有見過的東西嗎?
或許它隻是數量太少,不常見,但是并不代表完全沒有吧?
看着求生專家一臉自信的模樣,女教授倒也來了興趣,她說道:“倒是說來聽聽。”
求生專家侃侃而來,他說道:“那時候我二十出頭,還在當兵,跟着部隊一起去了草原。草原氣候幹燥,在那裡呆了兩年了,都沒見過下幾場雨。
我覺得自己就像南方的灌木,到了草原,少了雨水的灌溉,都快蔫成一株小草,營養總是不良。
缺水,就給自己灌了點酒,好歹酒裡面也有點水。酒喝多了酒容易上頭,壯着膽子就要出門捉兔子去。
時值秋冬,兔子也肥,都躲在洞裡呢,就是活動的痕迹少了,那些洞穴不好找。
但是也别指望着能跟喝了酒的人講道理。
我們一共三個人,其中一個在草原上呆了4年,很熟悉那一帶的地形,兔子的窩在哪裡,他心裡有數,比現在的網絡地圖都要清楚……”
大晚上,草原。
“你的地圖怎麼了?失靈了?一開始說走200米,後來講50米,現在我看,我們都走了快十公裡了。怎麼地,要走回東北去呀?”
“别吵了,還是省點力氣吧,等一下我們還要走十公裡才能回去。”
越講越難過,酒意上頭,路都開始走不動了。
“都别說話,是這裡了,快過來。”
有新發現,那大夥兒就不覺得累了,立刻打起了精神。
那人在地上刨了刨,然後笃定地說道:“就是這了,你們就等着吧。”說着,他就繼續往地下刨去。
果然刨了沒多久,就有了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