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香山寺需要的隻是量大管飽的普通點心,楊桃覺得自己應該是吃不消的。
她如今力氣不夠,每天做百來個團子已經比較吃力,要不是有書院的人一直在幫自己,光是砍柴燒火這一步重活,就已經阻止楊桃的腳步了。
可若如她在齋堂時聽到的談話一樣,香山寺這樣大費功夫,是有目标群體的,那楊桃覺得自己完全可以靠新奇和味道取勝。
就算量少又如何,物以稀為貴,說不定富戶們就喜歡這種饑餓營銷。
想到這裡,楊桃回道:“主持從城中買回來好多鋪子裡的點心,想必他們應該不會隻選一種,若是我也能被選中,日後就可以一直将點心賣給寺院,不用自己提着籃子出去跑,不僅省時,也更省力。”
陳力一聽也點頭:“若是能穩定下來,确實比你現在好些。”
他開始忙着給楊桃搭土窯,不僅用書院修建時剩下的磚石鋪砌,還跑到山裡挖回來兩大筐黃泥。
過了幾日,陳力給楊桃精心搭建的土窯終于可以投入使用了。
得知楊桃又有新玩意的陳柏石,從土窯搭建那日就開始好奇。
正式烘烤這日,更是連帶着謝淵課也不上了,五個人吃過午飯,都湊在後院裡看楊桃烤蛋撻。
楊桃有幸在物資豐盛的年代嘗試過各式各樣的美味點心,但還是決定先用蛋撻給他們一點震撼瞧瞧。
香山寺的和尚雖然不吃肉,但觀塵跟她說過,他常可以吃到雞蛋,或喝牛羊乳,就連他從小在寺裡長大的師兄們,在十歲之前都是一樣的待遇。
既然寺院如此靈活,并沒有嚴格規定忌葷腥,加上這也不是給僧人們準備的,楊桃覺得自己可以做的選擇就很多了。
現如今市面上的糕點雖然也很出彩,但若要新奇取勝,楊桃還是決定用西式糕點的做法。
而大部分西點的重要材料是黃油,楊桃沒有在太康縣中找到黃油,但她在雜貨鋪子裡找到了差不多的酥油。
現如今它名為熟酥,同樣是用牛乳攪打萃取而成的動物油脂。
太康臨縣有個養牛場,距離不過幾十裡路,所以奶制品并不貧瘠。
像酪(酸奶),生酥(酸奶油),醍醐(澄清黃油)等都能在城中店鋪看到他們的影子。
但傳統中式糕點還是多放豬油,楊桃那日嘗遍了評會上的點心,也沒有嘗出黃油的味道來。
想必如今牛乳更常用于酪粥,乳餅,冰酥酪等,因此她信心更大了些。
制作蛋撻的酥皮是這個點心最複雜的工序,楊桃依次在面粉中加入鹽,糖,熟酥活勻,擡頭一看,案闆對面坐了幾張躍躍欲試的臉。
她掃了下桌上的材料,将一個砂鍋放到柳東林手裡:“表少爺,你幫我熬一下煉乳吧。”
柳東林點頭如搗蒜,随即又問:“何為煉乳?要怎麼熬?”
楊桃一時口誤,竟将說慣的煉乳脫口而出。
煉乳如今的名字為乳糖,好在楊桃觀察了一圈,他們好像并沒有在意,她也就沒有解釋。
楊桃放下活了一半的面團,親自示範熬制煉乳。
她将牛乳放在鍋中加入糖熬煮:“要一直攪動,不要熬幹了,等鍋中牛乳變濃稠,就好了。”
柳東林一臉鄭重地守在砂鍋旁,楊桃一轉身,看到謝淵也在眼巴巴地看着自己。
她将花了兩百錢去打鐵鋪子定制回來的蛋撻模具塞到謝淵懷裡:“少爺就幫我洗模具吧!”
分配到任務的謝淵心滿意足地走了,楊桃又讓陳力幫忙燒窯,她則專心制作撻皮。
活好的面團加入熟酥包好,放入深井冷藏,多次折疊擀成薄片。
蛋撻液是用牛乳,蛋黃,煉乳和糖制作的,為了細膩嫩滑的口感,不産生蜂窩氣泡,楊桃還用竹篾過篩了好幾遍。
最後将蛋撻皮放入模具中,倒入蛋液,放進土窯烘烤一刻鐘。
五個人眼巴巴地盯着土窯,因為要時刻把握溫度,楊桃一直沒有離開過。
等到濃郁的牛乳香味開始在後院中彌漫開來,陳柏石最先坐不住了,繞着土窯開始探頭探腦。
“有一刻鐘了吧?”
“還不行嗎?”
楊桃打開門擋,先觀察了一下蛋撻外形,金黃焦香,狀态很完美。
陳力一見她點頭,便迫不及待将蛋撻都取了出來。
淡黃色的撻皮如孱弱的花綻放出層層分明的瓣,輕輕一咬,嫩滑的蛋漿裹着酥脆,每一口都是讓人沉醉的甜香。
“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