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們生怕扶蘇也給自己賠罪,忙道:“大公子忙于國事,這點小事,是我們失職……”
扶蘇應下了這個話,看向對面的孩子們,輕聲道:“你們瞧,認識到自己做錯了,承認自己的錯誤,不是一件丢臉的事,這是勇敢的行為。”
“你們也能做到這麼勇敢,對嗎?”
孩子們瞪大了眼睛看着扶蘇,顯得有些震驚。
嬴月瞧了瞧尚未反應過來的孩子們,率先開口:“我也有錯,我為長姊,也該管教弟妹,卻隻做到了獨善其身。往後,我不但要自己做好,給弟妹們做榜樣,還要看着弟弟妹妹們不再犯錯。”
有了大姐姐的打樣,下頭的孩子們開始按照年齡排序一一站出來做自我檢讨,并且紛紛保證以後改正,絕對不再犯這種錯誤。
最後,扶蘇總結道:“好,咱們都要做言出必行、一諾千金的人,如何?”
孩子們大聲道:“好!”
扶蘇又道:“既然如此,這些日子落下的工課,你們不但都要補上,還要加倍,好嗎?”
孩子們苦着臉道:“好。”
扶蘇沒忍住笑了笑:“先前我在邯鄲犯了錯,阿父命我寫了悔過書,這次我們各自都寫一封悔過書,我找一個匣子封起來,好讓我們都能牢牢記住這次錯誤,好嗎?”
一聽大兄都被父親命令寫過悔過書,且這次還要寫,孩子們是一點兒不滿的情緒都沒有,紛紛點頭再一次大聲答應。
接着衆人圍坐在一起,好好說了會兒話,隻是一時還不能恢複往日的氛圍。
扶蘇又将邯鄲帶回來的特産一一分給大家,并約定明天再過來。
接下來半個月,扶蘇每天會去學宮,除了大家一起上課外,扶蘇還會将來回邯鄲所見風土人情講給孩子們,之前曾經給父親講過的西方童話故事也重新被他搬出來,再加上東方的傳統神話故事,在扶蘇的努力下,孩子們總算又恢複了往日的活力和熱情。
不過,在這半個月之前,卻發生了一件扶蘇意料之外的事。
扶蘇和孩子們約好寫悔過書的事被母親們發現後,給告到嬴政跟前去了。
嬴政的後宮嫔妃們對他素來是又敬又畏,服侍大王時向來殷勤小心,并且沒有一個敢于向大王提什麼要求,哪怕是并不過分的,也從不敢吐露一個字。
這次不知道是人多膽子大,她們琢磨着法不責衆,還是母愛的加持,因為不滿扶蘇對公主公子們的嚴格要求與責罰,這些人竟然相約告到了嬴政跟前。
她們當然不敢直言大公子有何不是,隻說孩子們小,受不住勞累的工課,雖一時貪玩也全是她們的責任,與孩子們無關,請大王準許大公子饒過孩子們。
嬴政看向說話的女人,她粉面帶淚,看着楚楚動人。
但嬴政無動于衷,他擡了擡手,卻不是免禮,而是招手向寺人吩咐道:“瞧瞧大公子可忙,若無事,就請他過來。”
寺人領命下去。
殿内的妃嫔們注意到了大王的用詞,聽過這些話,他并沒有對大公子有分毫不滿,衆人本就忐忑不安的心更是提到了半空中,幾個膽子小的,已經在瑟瑟發抖了。
在妃嫔們度日如年的等待中,扶蘇邁進了隻能聽見呼吸聲的内殿。
因是在寝宮,嬴政手邊并無奏本,他便拿了本書來看,見扶蘇到了,他擡手免了禮,讓他過來坐着。
扶蘇瞧了眼底下跪着的衆人,摸了摸鼻子,他已經從寺人那裡知道自己被告狀的事,就……還挺出乎意料的。
就像在曆史書中并無任何筆墨記載一般,他父親後宮嫔妃的存在感真的很低,以至于扶蘇在教育孩子們時,鮮少考慮到她們。
也許是因為扶蘇兩輩子都沒有親娘,他很難去想象一個母親會如何愛護她的孩子。
扶蘇并未先坐下,而是小聲道:“阿父,請……”頓了頓,他才想了個稱呼,“請夫人們先免禮吧,不然隻有我坐着,往後我倒不知道怎麼去見兄弟們了。”
不看僧面看佛面,到底是他姊妹弟兄的親娘,扶蘇坐着,任由她們在下頭跪着,到底太不給人面子了。
嬴政瞧他一眼,微微蹙眉片刻,方道:“免禮賜座。”
扶蘇知道他爹不悅的點在哪裡,這是他們父子他們兄弟姊妹之間的事,在他爹看來,孩子們的母親沒有資格參與進來。
如果不是受了後世影響,扶蘇也會這麼理所當然的認為,但現在……他不這麼想了。
可憐天下父母心,雖然她們一味寵溺孩子的做法讓扶蘇并不贊同,但愛子之心并沒有錯。何況,以這個時代的要求,放縱孩子們也好,不将下人們當人使喚也罷,其實都不是多過分的事。相反,扶蘇的嚴格要求才是過分的。
待衆人都落座後,扶蘇方坐下,向父親道:“阿父,我的确在學宮裡罰了大家。”
嬴政隻點點頭:“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