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夏的陽光透過偌大的落地玻璃,灑下白晃晃的光暈。
位于市中心的富源酒店,此刻正舉辦着一場盛大的發布會。會場内人聲鼎沸,記者們幾乎把現場圍得水洩不通,長槍短炮對準舞台,等待這場備受關注的亮相。
這部名為《暗潮》的電影,從籌備之初便争議不斷——
題材敏感,投資起伏,主創陣容卻異常豪華。
在資本市場謹慎觀望的當下,它成為了整個影視圈最受矚目的焦點,無論是支持者還是質疑者,都想看看——這部電影,究竟能否打破所有不确定性?
主舞台正前方,制片人程今與主演陣容在主持人的介紹下依次入座。
她穿着一身簡潔幹練的黑色西裝裙,發髻绾起,眉眼冷靜,氣場沉穩。聚光燈落在她身上,使她在一衆演員間顯得格外獨立而鋒利。
她是業内極為少見的年輕女性操盤手。
過去三年,她憑借一系列票房與口碑雙赢的作品,在行業内嶄露頭角,被視作最有潛力的制片人之一。
但這一次,她選擇了警匪卧底題材,項目規模更大、風險更高。資本曾經給予她的信任,這一次卻沒有她想象中那般穩固。
她的視線在台下人群中掃過,目光短暫停留在前排攝影記者的閃光燈上。
與往常不同,今天她的心弦繃得更緊。
她清楚,《暗潮》是一場豪賭。
赢了,她在這個行業的話語權将更進一步,沒人再敢輕易質疑她的能力;
輸了,先前所有的光環、榮譽、資源,或許都會在一夜之間灰飛煙滅。
這不僅是一部電影的成敗,更是她在這個行業立足的籌碼。
記者席上,有人抓住空隙,率先發問:“程制片,聽說《暗潮》早期投資方曾多次觀望,甚至一度差點撤資,您是如何說服他們重回談判桌的?”
程今微微擡眸,看向那位年輕記者,語氣平穩:“我用劇本和前期調研證明,這是一個能打動市場的故事。當然,能否最終實現,還需要整個團隊的努力。”
記者顯然不滿足,話鋒一轉,抛出了更具挑釁性的問題——
“可是,在幫派、卧底、警匪這些題材領域,您過去并無經驗。有人質疑,女性制片人對這類類型片并不擅長,您怎麼看?”
這句話落下,場下的空氣一瞬凝滞了幾秒。
娛樂圈從不缺對女性從業者的刻闆印象。
程今并不陌生這樣的質疑——隻要她主導的項目涉及高投資、高風險,總有人會将“女性視角”“能力高低”與項目成敗強行挂鈎,仿佛她的成功隻是僥幸,而失敗則是必然。
她微微頓了頓,神色平靜如常:“拍電影是一件專業度極高的事,而專業,與性别無關。”
她頓了頓,繼續道:“項目是否成功,終究要看觀衆買不買賬,而不是看制片人的性别。”
她的回答滴水不漏,依舊禮貌,但也沒有給對方留下任何可以繼續攻擊的縫隙。
然而,她很清楚,這場發布會上的每一個問題,都像是在用放大鏡檢視她。
資本和市場,從來不介意捧出一個耀眼的女性,但一旦風吹草動,他們也會用最冷漠的方式将她踢下牌桌。
2
“那麼,請問主演沈宴先生。”
另一名記者迅速抓住機會,話鋒一轉,将問題抛向坐在程今身邊的年輕男演員。
“對您來說,這個角色最大的吸引力是什麼?據我們所知,您近兩年在業内口碑甚佳,但仍缺少真正分量級的獎項。為什麼不選擇更有把握的商業片,反而投身這樣一部高風險作品?”
話筒落下,衆人的目光随之聚焦。
沈宴身材修長,五官幹淨,坐姿不算拘謹,卻自有一股沉穩自信。他并非頂流,也不像很多新生代偶像那樣急于曝光,而是一步一個腳印,在各類影視作品中不斷打磨演技,靠實力與口碑攢下了足夠的行業認可。
但——距離真正爆發、拿到分量級獎項,似乎總還差臨門一腳。
這一次,他的選擇,無疑帶着某種冒險的意味。
沈宴接過話筒,唇角帶着一絲淺笑,聲音溫和而堅定:“我很喜歡這個角色的雙面性。他既是警察,也是幫派卧底,對人性、信念有着深入的糾葛。我一直在尋找機會挑戰更複雜的角色,正好遇到了《暗潮》。”
他的語氣謙和,不卑不亢。
但記者并不打算就此作罷,追問直指核心:“那您覺得程制片能駕馭嗎?據傳項目投資一度陷入僵局,這次若再出現意外,可能會影響您的事業。”
台下的氣氛微微一滞。
沈宴微微擡眼,似是無意地看了程今一眼,然後才接話,語調依舊沉穩:“我相信程制片有足夠的能力和判斷力。”
他沒有刻意地護短,也沒有回避風險,而是用一種冷靜的信任态度回應質疑。
程今迎上他的視線,不置可否地微微點頭。
她不需要誰替她背書,甚至不需要誰刻意為她站台。
她隻想把項目做好,而她也相信——隻要劇本紮實、導演團隊優秀、演員演技在線,資本最終會看到它的價值。
3
發布會結束後,劇組在酒店宴會廳設宴,招待投資方、導演以及主要演員。
喧鬧的人群中,程今先是與監制、導演簡單寒暄,然後拿着酒杯,逐一與投資人交流。
她的神色始終鎮定自若,但心裡卻很清楚——在資本場上,沒有真正的同盟。
他們可以在你輝煌時頻頻舉杯,也可以在風險來臨時毫不猶豫地撤資。
隻要資金無法實現最大化回報,他們随時都會抽身離場。
“程制片,聽說你們這次的資金還有缺口?”
一個始終帶着微笑的投資代表端着酒杯湊近,語氣不疾不徐:“我們公司對這個題材很感興趣,但畢竟□□犯罪類型風險不小……不如增加點流量保證吧?”
他微微頓了頓,帶着點試探意味地補充:“比如調整一下劇情,給小鮮肉加個角色,帶帶流量,穩住票房基礎。”
程今端着酒杯,微笑示意:“謝謝建議。不過,劇本已經定稿,貿然加戲會破壞整體結構。”
她語氣禮貌克制,不顯抗拒,但也不露妥協的縫隙。
可對方卻明顯不打算就此罷休,順勢追擊:“但商業片嘛,票房才是核心。你看,現在年輕觀衆才是主力市場,流量明星至少能确保基本盤,投資人才有更穩妥的回報,對吧?”
這番話并不新鮮。
在影視市場裡,這種資本幹預早已是老生常談——他們不在乎故事質量,隻要能最大化收益,哪怕讓流量明星來演一個根本不适合的角色,都在所不惜。
程今心裡清楚,這種對話不會有直接結果。她能周旋,但無法用隻言片語改變對方的投資邏輯。
想讓資本相信她的選擇正确,靠的不是辯論,而是更硬核的市場數據。
她需要一個更強力的底牌,讓他們主動選擇相信,而不是繼續試探。
“我再和團隊商量。”程今保持着禮貌的微笑,留下一句相對得體的回應,随後輕輕舉杯示意,轉身離開。
走出幾步後,她悄然深吸了一口氣。
這樣的對話幾乎每天都在上演,但今天,她明顯比往常更感到疲憊。
就在她走神間,身旁傳來一個低沉的聲音:“你看起來不太好。”
程今扭頭,看見沈宴站在不遠處,手裡端着一杯像是果汁的飲料,視線微微落在她身上,語氣随意,卻帶着一絲觀察入微的笃定。
“要去樓下透口氣嗎?”
她微微挑眉,語氣淡淡:“導演還在等我們商量拍攝流程,我哪裡有時間去透氣?”
沈宴輕輕笑了笑,目光淡然:“他現在正和攝影指導讨論分鏡,大概還要二十分鐘。”
程今怔了一瞬,随即意識到——他在給自己找一個開脫的理由。
她本不想在這種場合和演員私下接觸太多,但她确實需要一點緩沖,免得繼續被資本談判的氣氛消磨得喘不過氣來。